信且骄傲的。

当着外邦使者的面,汇报大唐过去一年的各种发展和功绩,这让百姓们也与有荣焉。

只是看到吏部和刑部如此拉胯的时候,大家也很鄙夷,人家四部都发展的这么好,怎么到你们俩这就拉了胯呢?

要是今年还这样,趁早换人吧。

或者直接去求吴王殿下,让吴王殿下给吏部和刑部支点招,不然明年汇报依然拉胯。

随即又对李恪写出的那首诗非常惊叹,这让李恪在大家心中的大唐第一次才子人设更加稳了。

而且还将李恪的孝顺给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这在民间百姓看来,李恪就是完美的贤王!

最重要的是,这首诗将杨妃的形象一下子拉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地步。

甚至民间都有不少人觉得可以让杨妃成为皇后。

毕竟长孙皇后也去世几个月了,后宫中要是没有合适的妃子也就算了,但后宫之中还有杨妃如此贤良的贵妃,新立皇后也挺合适的。

说起来,李恪之所以选择这首诗,其实也有一些这方面的心思。

毕竟穿越之前就曾计划过,杨妃如果成为皇后的话,对于他的帮助将会是非常大的。

他用这首诗表达自身情感的同时,也算是帮助杨妃也宣传了一下吧,提升了杨妃在民间的名望和口碑。

可能短时间内效果还不会很明显,但多宣传几次,时间久了自然就获得人心了。

到时候,众望所归,杨妃被立为皇后的希望还是挺大的。

东宫。

李承乾看到今天的报纸,以及听到民间百姓的一些说法后,顿时很是警惕。

“李恪这是想推波助澜,让杨妃成为皇后?”

李承乾很快就想明白了李恪的想法,心生警觉。

现在他的优势在于他母亲是长孙皇后,虽然皇后去世了,但毕竟是皇后,他始终是嫡子,李恪是庶子。

如果杨妃成为了新的皇后,那李恪比起他就没有劣势了。

他是嫡子,李恪同样也会成为嫡子。

而且,一个住在后宫的皇后和一个长眠于昭陵的皇后,谁的影响力更大不言而喻。

到时候,他恐怕除了太子这个身份外,没有任何地方比得过李恪了。

想到这,他顿时表情凝重,意识到了巨大的危机。

“来人,去将赵国公请过来!”

李承乾当即吩咐道,他需要找长孙无忌商议对策。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