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皇族李氏还同属一脉呢。

只不过陇西李氏觉得皇族李氏身上有鲜卑血脉,不屑于与李氏皇族同宗,直接将李氏皇族这一脉给分割开了。

可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估计陇西李氏也没想过自己会被李恪收拾的服服帖帖。

“哦?”

李恪拿起这份上个月的商税数据,快速的看了一眼,随即满意的点了点头。

距离第一次征收商税之后,又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

这已经是第三批商税,也是第二个完整月的商税。

第一个完整月的商税不出所料,一举突破了2万贯,达到了2.1万贯。

而这第二个完整月的商税,竟然在上个月的基础上,再次有所增长。

一举达到了2.3万贯!

这个增长速度还是非常快的,这说明扬州和苏州两地的商业发展的越来越繁荣了。

而且,他注意到商业局给的报告上提到,近期有不少外地来的商人,在扬州和苏州两地定居了。

并且在扬州和苏州两地的商业局申请了营业执照,显然是决定今后就在这里经商了。

根据数据上看,这个数量还不少!

而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现象,李恪也明白原因。

因为长安城的圣旨已经传到了很多地方,包括最东边的扬州和苏州两地都收到了。

圣旨上已经明确说了,在扬州、苏州、登州、泉州四地试点征收商税,提高商人地位的政策。

也就是说,在整个大唐境内,商人要想获得更高的地位,想要让自己的子女能够参加科举,那就必须要到这四州之地去。

这自然会导致这四州周边的商人,朝着这四州之地转移,从而能够享受到这四州之地的政策。

这样一来,这四州之地的商人会越来越多,商业会越来越来繁荣。

征收上来的商税也会越来越多!

“今后这四州将会成为大唐最富裕的州府!”

李恪心中很清楚,这种虹吸效应所带来的好处。

只要这个政策,这四州之地独占的时间越久,那对这四州的发展就有着越大的好处。

扬州和苏州两地有这么多外地的商人转移过来,想必登州和泉州也差不多。

他想起前段时间收到李愔和李祐传回来的消息,现在登州和泉州两地的发展都已经步入正轨了。

全都按照他的计划,在快速的发展着。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