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们发力,再联合太子一脉,绝对能让他付出代价!”

随即有人冷静了一些,开始献策。

闻言,崔元堂赞同的点了点头,他也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

李恪在扬州和苏州的确做了太多出格的事了。

虽然他是扬州大都督,但也是属于大唐管辖的,要按照大唐的规矩办事。

李恪在扬州和苏州俨然是一副国中之国的样子,这无疑是犯禁忌的。

“这个可行。”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认为这个办法可以。

“家主,诸位族叔,此法恐怕不行。”

这时,躺在病床上的崔源很是虚弱的说道。

“嗯?为何不行?”

大家都不解的看向崔源。

尤其是刚才提出这个建议的人,见崔源一个小辈竟然反驳他,顿时面露不悦之色。

“崔峪族叔也说过这件事,但吴王拿出了一份税务报表,是上个月扬州和苏州两地征收税务的数据。”

“上月不足整月,但两地共征收商税1.8万贯,如果整月必然超过2万贯。”

“陛下和朝廷是绝对不会放弃这笔商税的,所以商人子女参加科举一事,恐怕已经板上钉钉。”

崔源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顿时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什么?”

“不足整月,仅仅两地就收取商税1.8万贯?”

听到这个商税数字,房间里所有人都惊呆了!

要是按照这么算下来的话,那仅仅扬州和苏州两地,一年下来商税都有二十多万贯?

如果在整个大唐实施商税,那将为朝廷提供多少税收?

都不用想,肯定是一个天大的数字。

如此一来的话,正如崔源所说,朝廷是绝对不会放过这笔财富的。

也就是说,李恪的确能让朝廷答应让商人的子女参加科举。

“那他在扬州和苏州任由商人穿丝绸乘马车等一众僭越行为呢?”

“这个朝廷可还没答应吧?他就已经让商人开始使用了。”

那人又提出了一个想法,依然和崔峪是一个路子。

“这个崔峪族叔也说了,但吴王有陛下给的圣旨,陛下对他极为信任,让他在扬州和苏州两地可以任意改革试点,拥有非常大的权力。”

这时,崔源又弱弱的说了一句。

闻言,那人脸色更黑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