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有限,是耗不过朝廷的。”

    “眼下如战国长平之战,咱们又比赵国强了很多倍。”

    “所以只要守住真定就好,切勿操之过急。”耿炳文好声好气的否定了盛庸的打法。

    盛庸满脸失望,低头不语。

    散会之后,盛庸闷闷不乐的离开府衙,他们是用真定原锦衣卫一个百户所为议事所在。

    距离城门极近,盛庸刚出来,就听到身后有脚步声跟上。

    接着就出现平安那奇怪的脸。

    平安的脸比较大,方方正正,看起来很有正气,但因为脸大,小时候经常被人嘲笑。

    他早年随朱棣在塞外打仗,和朱棣学了很多,也比较了解朱棣。

    平安是朱元璋养子,论辈份,朱高煦还得叫他一声叔叔。

    平安和朱高煦一样,也是个猛将,力大无穷,用的三石弓,此时大明天下诸将,只有朱高煦和平安两人能用三石弓。

    但在这方面,朱高煦还略胜一筹,当年朱高煦才十六岁,就能轻松的拉起来。

    平安不擅开玩笑,永远是一本正经的模样,更很少与其他人交流,这也是朱棣不喜欢他的原因。

    他跟在盛庸身侧,两人几乎并肩,走了几步后便道:“盛将军刚才说的有道理,长兴侯老了。”

    平安毫不客气,意指耿炳文胆小怕事。

    盛庸以前都不和他说话,大概是觉的平安这人很难交流,没想到平安居然主动来和他说话。

    他扭头看了看平安,缓缓道:“这是我错了,应该私下和老将军说,或许还有机会。”

    他当时有意卖弄自己的才华,因为他盛庸不是勋贵出身,人家耿炳文就是勋侯之后,所以能领全军。

    而他盛庸干死了,也和瞿能一样,最多干到都指挥使,想升一步,简直难如升天。

    这次打燕王是很好的机会,盛庸觉的自己要抓住这机会出人头地,为子孙后代弄个爵位。

    但他怕私下说了,这功劳会被耿炳文占据,所以才当众说出来。

    主要是这耿炳文有前车之鉴,当年守长兴十年的功劳,有一大半是温祥卿,可世人只知道长兴侯,谁知道温祥卿?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