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那一刻,秦国的百姓才会知道,他们曾经的生活是多么的水深火热。

    或许只有当赵国的军队踏入咸阳都城的那一刻,秦王才会知道,世上没有最完美的制度,只有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而不断更新发展的制度。

    石器时代诞生的部落制度,青铜器时代诞生的奴隶制度,以及铁器时代诞生的秦国的「耕战」制度(半奴隶半封建制度)皆是如此。

    如今,随着冶铁业的大力发展,诸国的国力也大幅上涨,秦国的耕战制度对于其他小国而言或许还有一定的优势,但赵国却已然走到了秦国的前面。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时代限制了秦王和范睢这些人精们的眼界,而有限的眼界终究迫使着他们对秦赵两国的未来产生了误判。

    而这样的误判,也终究导致了秦国国策的偏失。

    千年的阅历,终究还是让赵括有了绝对的优势。

    文科从来不是一无是处,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穿越之中。

    一首「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引得多少青年才俊「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句句「吃人」的「呐喊」,在多少个午夜敲醒了多少「彷徨」的中华儿郎;

    如果说,文学还只是为社会的发展摇旗呐喊而已,那么政治学、经济学甚至历史学,包括历史上的法家、儒家、纵横家等等,却都是在寻找救世的良方。

    更别说马列主义的东风了......

    怎么曾经的

    显学,到了如今全成了角落的故纸堆?

    甚至连穿越,想要带的也都是数理化的知识,即便稍稍偏向文科的,也不过是所谓的「唐诗三百首」,做个「诗仙」便算是顶尖的文科穿越了。

    当然,这跟我国百年创伤不无关系。

    1840,***战争,让我们铭记着英国人的船坚炮利;

    1931,日寇侵犯,让所有中国人都记住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1950,美国叫嚷,让中华儿女第一次对核子武器产生了渴望;

    2001,王海事件,让所有国人在此感受到武器的重要性;

    2003,南斯拉夫,让中国明白什么叫做」弱-->>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