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下这几十万的百姓,不说在道义上,在礼法和民心上,从此赵国将占据怎样的地位,单单是肉眼可见的利益,就足以动摇人心。

    几十万的劳动力,至少让赵国的国力上升一成之多。若是能够按照赵括的想法,将其调到北疆,甚至上升两成都不止。

    不仅如此,赵国国力上升的同时,也是秦国国力的下降。

    即便出现了最不想出现的情况——洛城之战以秦军的胜利告终,一个没有了百姓的周王畿,能给秦国带来多大的利益?

    即便是有利益也得三五年之后了。

    三五年,足够赵军厉兵秣马,再战洛城了!

    因此,可以说,只要拿下了这几十万的百姓,实际上洛城之战,赵国便已经处于不败之地了,其战略意义,甚至不下于李牧的十几万大军南下。

    而为了达成这一战略目标,赵括也是不惜动用了几乎全国的资源。

    粮秣啥的就不说,平原君为了调度这天量的粮食,已经瘦得脱了像了。

    被赵括视若底牌的羽林卫、暗卫,也不惜代价地往周王畿地区掺沙子,为的就是在断粮之后,怂恿百姓前往赵国。

    甚至田单,也被赵括派往了上党郡,为的就是统一安排即将到来的流民。

    甚至是已经在草原筑城的吕不韦,也被要求提早完工,并到代城主持流民的接纳工作。

    可以说,整个赵国,已经在为流民的到来,做着几乎所有可能的准备。

    随着一亩亩田地被联军无

    情地烧毁,哀嚎逐渐响彻在周王畿的土地之上。

    只是,作为占领者的秦军,不仅没有在这个危难的时候向百姓发放粮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反而继续向百姓征收税赋。

    严苛而死板的秦法瞬间如同一座大山,狠狠地压在了周王畿百姓的头顶之上。

    同时也将百姓们最后一丝丝的希望给彻底烧灭。

    辛苦了一年的田地颗粒无收,秦国的赋税却是一粒米都不能少,死亡或许是百姓们唯一的归宿了。

    当然,身为前线大将的王龁不是没想过奏请王上减免赋税,甚至是开仓放粮。

    只是,秦王用一本厚厚的账本对王龁进行了回复。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