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吕不韦立即干脆地答道:“仍有两策也。于外,收郡县之权者,微臣献‘重划郡属,县域对调’之策也;于内,收朝廷之权者,微臣献‘改组中枢,分摊权利’之策也。”

    “一道道来说。”赵括顿时就来了兴趣,当即问道:“何为‘重划郡属,县域对调’焉?”

    “禀我王。”吕不韦继续说道:“如今,我赵国之属有邯郸、代北、上党、河内四郡也,更添燕国十数城池。然此四郡者,尤以邯郸郡最为广大,若是加之燕国新附之地,几乎是代北之地三倍之广也。而郡治邯郸,又太偏西南,难以顾及东北之新附之地也。

    另者,上党、河内两郡本为一体,又皆为抗秦之前线,颇有唇亡齿寒之感,分属两郡之后,无论军事调动,抑或是粮草供给皆有所不自如之处也。

    故言,当重新划分如今赵国境内疆土,重新厘定各郡疆域,同时增减一至两郡,以平衡各郡之力,同时也空出更多职务以供我王差遣也。”

    赵括点点头,说道:“的确。今欲抵秦之进攻,上党、河内两郡必协同布防也,似可考虑合而并之。邯郸既为国都,又属郡治的确也有所不足也。重新划分倒也不错。”

    “以卿之意,当如何重新划分各郡?”赵括随即继续问道。

    “微臣建议。”吕不韦以手沾上少许茶水,随即在案几上比划了起来,道:“以上党境内丹水为界,以西之区域,与河内郡并未一郡,名曰上党,郡治野王城。

    丹水以东,过百里石长城,而东、南至下曲阳城之地,北至上曲阳之地为一郡,名曰中山,郡治阏与城。

    故邯郸郡之扶柳城以北,包括燕国新附之地在内,纳为河间郡,郡治河间城。

    故代郡,割上曲阳以南之地,而成新代郡;

    故邯郸郡,割下曲阳城至扶柳城以北,而成新邯郸郡。

    以上,我赵国可成五郡之地也。各郡之间地域相差无几,仅邯郸郡作为都城所在郡以及上党郡作为抗秦之前线地域稍广而已。

    而各郡实力相差无几,则可应对不同之境遇,可各有侧重、各显其能、各建其功也。”

    赵括看着桌子上深深浅浅的水印,陷入了良久的沉思之中。

    身为赵国上将军的赵括,早已把赵国的山水融入了自己的血脉之中,而听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