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三份势力,实际上与平原君的势力,多有交叉。”吕不韦继续诉说道:“如今我赵国之臣,几乎泰半出自世家大族也,此份势力也是最为顽固,百年积累下来,早已是盘根错节,就连军中也侵袭不少。只不过因为我赵国多年用兵,累累大战,世家又不愿子弟冒险,这才致使我军中世家偏少。”

    听着吕不韦的描述,赵括随即缓缓摇了摇头,说道:“爱卿怕是忘了,我赵国朝廷中还有一股势力吧。”

    “哦?”吕不韦有些意外地看着赵括,却一时间没有明白赵括的意思。

    “外戚。”赵括淡淡地解释道:“自赵武灵王始,我赵国便与各国相交,燕、韩、楚、齐、魏甚至是秦国,皆有公室女送入王宫为后为妃者,与之同来者,还有不少他国之臣随礼而进入我赵国朝堂。

    年深日久,其人虽已扎根我赵国,屡屡也是为我赵国着想,可一旦到了生死关头,便会不自觉地为他的母国说上一句。今次灭燕之议,卿早回邯郸,不会没有听到相关言语吧。”

    “这。”吕不韦细细思索,好像还真的有这么回事情,当即答道:“却有不少不可灭燕之语,不过......”

    赵括摆摆手,说道:“寡人并非要将其人治罪,寡人当然也知道其中不少反对之言也是忠心为我赵国着想。但他国外戚之势力,却也不可不察也。”

    “是。”吕不韦点点头答应道。

    “按照爱卿所言,寡人手中除了上党、河内两郡,几乎全无心腹之臣,该如何破局乎?”赵括随即将话题引回到了“集权”之上。

    吕不韦当即答道:“微臣以为,其一,我王需要揽天下之英才于彀中。只有王上手中人才足够,才有施展之余地也。当效仿秦穆公之所为,邀天下之才共治赵国。”

    赵括当即笑着说道:“正有求贤令一封,可堪斧正也。”

    说着,赵括便从案几之侧书阁之内取出帛书一封,递给了吕不韦。

    吕不韦是既惊且喜,惊的是王上居然早有求贤之心,喜的是,自己的所谋再度与王上不谋而合。

    随即双手接过了赵括手中帛书,展开细细读之,曰: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