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之前还在担心着儿子上战场活着的问题。转眼之间,儿子不仅把不可一世的秦国给打趴下了,捎带手还成了赵国的统治者。

    只是,与其他人的惊喜不同。赵母在惊骇过后,更多的却是忧虑。

    赵国的朝堂,还有秦国的来攻、燕军的来袭,赵母一桩桩一件件都看在了眼里。赵王丹的死亡,更是让她深知,这个赵王,不是那么好做的。

    只是木已成舟,即便再担心又能如何。与其让儿子分心,不如大大方方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就像是当年送赵括上长平战场一般。

    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儿子不用操心家中的事务而已。

    是了!家中事务。赵母恍然记起,他的儿子,如今的赵王可还没有王后啊。

    当然了,赵括新登王位,立足未稳,自然不能立即就寻觅王后之选,但赵括不能,不代表她老人家不能啊!母亲为儿子挑选媳妇,天经地义!

    当下,搬入龙台宫后,赵太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暗暗寻访起王后来。

    赵括自然也是很快知道了此事,却是没有阻止,他也需要一件事情,将谈判陷入僵局的热度稍稍地分担一些。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仅是赵括沉住了气,就连诸多的朝中官员也没有将太多的精力放在了谈判之上。

    诸如平原君和虞卿等重臣,赵括自然是与其相互通过了气,也不会有什么疑虑。

    当即,赵括对于谈判的热度一下子就降了下来。而赵国的集体冷淡,倒是让燕国的使臣惶恐不已,生怕赵王在搞什么阴谋,尤其是在国内关于赵军仍在进军的噩耗不断传来之后,可以说燕国的使臣已经彻底地慌了。

    几乎天天都是在龙台宫和秦国使馆两头跑。

    显然,燕国使臣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依旧把调停的希望寄托在了秦国的身上。

    倒是秦国的使者,渐渐地有所感应了过来——这个谈判真正能说了算的只有这位刚刚登基的赵王,其余的所谓平原君也好,虞卿也罢,都不过是摆设而已。而这位赵王的态度,实际上压根就不想谈。

    他想做的,就是拖住燕国,然后用他的大军说话。

    这也符合这位刚刚登基的赵王,建立功勋站稳脚跟的应有的想法。

    只是,现在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