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而已。

    何苦要费尽心力地抗着王命迫死白起,与秦人结下死仇,又何苦坚持要河内而不要陶邑,更从邯郸转到这苦寒的代郡?

    长平战胜之后,带着誉满天下的光环,归养山林不好吗?甚至直接向王上索要陶邑养老,我想赵王都不会眨眼就会给出来。

    而有了名将加成的陶邑,定然会成为各国都不愿得罪的存在,秦灭六国?

    那还早着呢!安安稳稳的享一世的富贵不好吗?荣华、富贵甚至是权柄,赵括都几乎唾手可得,甚至是为了结束这乱世,赵括也远有更轻松的路可走。

    可偏偏,他选择了一条最为艰辛的路,甚至不惜为此豁出去性命,如此苦心孤诣地去做一件本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何苦来哉?

    显然,这些都不是赵括真正的所求!只是为了那一尊的位置吗?或许吧,但这绝不是赵括全部的心思与想法。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抗秦也好,篡赵也罢,都只是手段,一统才是最后的目的,但赵括心中的一统,绝不应该是秦国那样的手段与结构,将所有底层人民踩入泥底,再让他们通过所谓的

    “耕、战”慢慢从泥底爬起来。从泥底到云端,商鞅将这条本就漫长的路途又分成了二十份,也就是秦国所谓的二十级爵位,似乎每个百姓,都能够通过这条路登上云端,可实际的情况却是,这条青云之路,早已断裂。

    别说什么彻侯、关内侯了,第五级的

    “大夫”爵便已经是所有普通人的天花板了,绝大多数人更是能达到第四级的

    “不更”爵位便已经是万幸!可这难得的

    “不更”爵,也不过是能让一家老小吃饱饭而已。这断不是百姓所期待的一统的幸福局面,却只是

    “兴、亡,百姓苦”的开端。作为穿越者,赵括显然背负着更多的理想。

    他不想回来这一趟后,千年后的两撇胡子的老者,翻开来的史书,依旧只有

    “吃人”两个字;他不想他回来后的华夏,依旧只有

    “想做奴隶而不可得”与

    “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五千年的文化固然值得我们骄傲,但百年的屈辱更值得所有人警醒!

    船坚炮利固然值得我们自豪,-->>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