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些。

    不论如何,卿秦也算是知兵之人,当即便令中军就地建立防线,与此同时,下令前军立即从左右两边回撤至后阵重新整顿。

    “叮叮当当”的鸣金之声终于响起,燕军的前军校尉如蒙大赦,当即带着麾下后退而去。

    只是,已经乱了阵脚的燕军即便是后撤,依旧不能做到顺畅,怎么说呢?连逃的不会逃,燕军的战力可见一斑。

    当然,这显然不是能够吊打胡人的燕军精锐该有的水平。

    但没有办法,燕军此行为了声势浩大,强行扩军到了一十六万,其中临时征发的兵力几乎占据了一多半,真正能打的燕军数量连三分之一都不到。

    而为了提升战斗力,燕军还在国相栗腹的主持下,对这些队伍进行了混编。

    于是,诸多能打能战的燕军精锐被拆分,掺入了新兵之中。这样做,若是能有时间进行一番磨合和以老带新,自然是能够提升燕军整体的战斗力的。但即行混编即行战斗的情况下,这无疑是降低战斗力的做法。

    当然了,国相栗腹主持混编的目的本也就不是要真的提升战斗力。掺沙子,从而彻底地掌控这支军队才是栗腹的第一诉求。

    于是,一只战斗力羸弱的军队便由此诞生了。而方城的不战而胜,却是将燕军的羸弱给隐藏了下去。

    如今的安平城虽然稍稍揭开了一层薄纱,但,终究三百弓兵能给燕军造成的伤害还是有限,即便是在城守的“自由发射”的命令下,加上燕军自身的踩踏,也不过令燕军伤亡过千而已。

    自然也更不能对远在主营中,尚未抵达安平的燕王和国相栗腹有什么警醒作用。

    当然,或许这对于赵国而言,仍是一件好事情。

    不论如何,在付出了一千四百多伤亡的代价后,燕军前部总算是回归到了本阵之中。

    与此同时,安平城上,一众的赵卒看着城楼前遍地的尸体,以及仓皇而逃的燕军,顿时爆发出了一阵阵热烈的欢呼,直冲云霄。

    就连安平城的城守也是如此。

    只可惜,安平城之战,注定只是一场无法记录到历史之中的小战。

    尽管他的胜利在安平城的赵卒们看来是那么的伟大,但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甚至在这次的战役之中,都远算不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