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只会算军事账,却不会算经济账。

    当然,若只是如此,吃亏的还是秦国,毕竟陶邑的功能就那么点,想要再行扩大不是不能,却很难打通到中原的通道,而河内之地,若是再能往赵、韩、魏任何一国稍作延伸,那其功用就大了。

    简单来说就是:陶邑保现在,河内战未来。

    秦王显然还算是有些长远眼光的,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当日秦王所选的才是陶邑之地。

    但此话从赵括的嘴中说出,那却又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若是能以河内与陶邑之间微小的差距,换得赵括这个天才将领与赵王之间,乃至于整个赵国朝廷之间的互不信任,甚至彻底决裂,那秦国绝对是赚翻了的。

    范睢显然是心动了的。

    而赵括身后的赵国臣将,却是急了!尤其是平原君,他可是经历过龙台宫中,对于赵括私请魏军的行为的一番讨伐的。若非蔺上卿据理力争,或许此时的上将军已经不姓赵了。

    若说当日之事,不过是无令而行,情势危急还算情有可原,今日之事就是明知故犯,彻底将赵王的命令仍在地上踩。不用想,回邯郸之后,罢官免爵势在必行,哪怕赵括刚刚为赵国打下了一场生死之战。

    可是话已出口,断没有收回的可能,对面的平阳君和楼昌也不会给赵括收回自己话语的机会。

    看着平阳君与楼昌震惊的脸色中那一抹惊喜之色,平原君是既急又怒:怎可如此?怎能如此!这是我大赵的擎天之柱啊

    !

    身为文臣的平原君不会懂,河内郡对于赵国的重要意义,而平阳君和楼昌更不会去想。但廉颇和田单等将军却是明白。

    越是明白,越是难受。难受的是邯郸那群云端之人,为何要搅动风云,为何要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将自己的奋勇出卖。若非那些端坐朝堂之大人们,自家的上将军又何须出此下策,明明自己可以直接破敌而去河内的啊!

    廉颇等人心中明白,上将军这是在用自己的未来去换赵国的未来。不自觉地便轻轻叹气了气来,第一次的,众将士有些心灰意冷——就连上将军都无力回天,自己等人拼死拼活又能如何?头一次的,众将士似乎对朝廷有些失望、怀疑和不满了来。

    当然,这些负面的情绪并不是赵括所想要的。赵括知道的是,赵国不能拿陶邑,不能陷入中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