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召来了大臣和心腹们——平原君赵胜、平阳君赵豹、上卿蔺相如和上大夫楼昌几人,齐齐商议之。

    最后赶到的蔺相如几乎是被人抬着上了殿,而在拿到赵括的帛书之后,本已病入膏肓的蔺相如那苍白的脸庞之上,竟然露出一丝回光返照般的红润:原以为是上党战场出线危急,这才拖着沉重的病躯匆匆被抬到了宫中,却不想竟是大好的消息。

    原本自己所不看好的赵括,给了包括自己在内的世人一个响亮的嘴巴。可蔺相如丝毫不以为意,反而欣喜不已,他知道有此子在,可保赵国三十年的安稳!

    本该贺喜的声音,却被赵王接下来的话语生生打断。

    赵王见众人传阅完军报,随即淡淡的问道:「诸卿以为,该如何处置乎?」。

    只是这看似在征询意见的话语,其实已经是在给赵括定罪了。一句「处置」而非「封赏」已经将其内心的想法暴露无疑。

    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站在赵王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多的人只会站在赵国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至少身为公室之人的平原君赵胜,和上卿蔺相如便是如此。

    蔺相如闻言眉头紧蹙,心中思潮翻涌:我的王上啊!赵将军刚刚立下了怎样的不世功勋,您知道吗?就凭这点子小问题,就要处置一位刚刚打印了旷世之战,免了国家亡国之危的上将军?!是否有些许的草率了些?

    「若论赵括不经请示,私交魏国,便是以此杀之也不为过。」蔺相如拖着沉重的病躯,苦口婆

    心地劝导道:「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赵括一扫三年的颓势,将睥睨天下的秦军赶入了绝境之中,确保了大赵今后十数年之安全,可谓功大于过也。实不宜再有处置之语也。」

    作为马服君为数不多的好友,赵胜也当即插入话语力挺赵括道:「赵括此举,虽有不妥,但却是战胜之术,所不得不用也,若以此责难,则日后之战,还将如何进行?」

    眼见着两位大臣都竭力为赵括说话,赵王显然有些不悦了,当即看向了上大夫楼昌。

    楼昌显然是看懂了赵王所担心的是什么,当然,蔺相如也好、赵胜也罢,或许也都看懂了赵王的担忧,只是他们更以赵国的荣辱兴衰为重。

    可是,楼昌并不是,他对于自己的定位很简单——贴近强者。对,是依附强者而不是赵王。只是如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