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巴蜀,前些年刚刚算是缓了过来,又遇到了长平之战,无数的粮秣如流水一般从巴蜀运出,要说巴蜀人没怨言那是不可能的,若此时再多征兵,恐怕祸乱也就不远了;

    最后的关中,秦王知道,只要自己一声令下,仅仅咸阳就可以组成一支不下于五万人的勤王之师,可眼看着就要入秋了,关中作为如今大秦最主要的产粮地,若是此时抽调大量民壮,势必影响秋收。

    而经历了三年对峙的秦国,如今已经是虚弱不堪,若是再少了今年的秋收,秦王简直不敢想象往后的日子。

    秦王不是不懂,正因为深知其中困难,这才希望范睢能够给出一个两全的办法。

    「那依相国之意?」秦王长随即问道。

    「禀我王,微臣以为:为今之计,不可再贪恋上党之反败为胜。而应将重心放下:将武安君麾下之十数万主力救回来,体面地结束这场战役。」范睢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秦王的脸色:「甚至,必要之时,可以放弃掉部分兵力,或者城池。」

    果然,秦王的脸色白了又红,红了又白,终究化成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随着这声叹息,范睢知道,自己的铺垫算是没有白做,而自己的方案也已经成功了一多半。

    没错,之前拼命地一再表水,为的就是告知秦王:我,范睢,秦国相国,一心为了秦国,绝没有半点的私心。至少在这场决定秦国命运的决战之中,我的所思所想都是为了秦国好。

    也只有把一心为了秦国的形象牢牢树立,秦王才不会对范睢此时的所谓「放弃士卒、城池」的谏言感到愤怒。若是这个人设没有建立到位,听着范睢竟然要放弃自家精兵与土地,秦王还不得怀疑范睢的用心,甚至是直接发飙?!

    那么话说回来,范睢有没有私心呢?

    应该说,大体上范睢的谏言还是在为了秦国好。

    但,范睢之言虽然也算是有理有据,可却也不是绝对。

    的确,抽调楚地之兵极可能会遭到楚军的反噬,可如今的楚军还是秦军的对手吗?即便主力北上,剩下的偏师不足以覆盖全部城池,但守住郢都总还是问题不大的。只要郢都还在,大半的鄢郢之地就在,只待主力回师,楚人极大可能无功而返。

    至于巴蜀之地,再多叛乱,还多得过当年进军之时?当年的秦国尚且不怕,如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