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作为,尤其是面对骑军,实际上是有些反常识的。防御圈的缩小,不仅将自己本就不多的纵深拱手相让,平白少了一道防线不说,更是让自己军队的密度提升不少,这也就给了攒射的骑军更好的发挥空间。

    当然,晋鄙如此做也自然有他的道理。

    面对秦军的骑兵攒射,缺少骑兵的他不可能进行对攻,与其让秦军在更广大的正面随意地射杀我军,不如将军队收缩,从而缩小正面。如此一来,若是秦军骑兵来攻,因为空间的减少,我军的弓弩也随即有的放矢,虽然不能击退秦军,但总归还是能给秦军骑兵造成一定的威胁与损失的。

    同时,兵力的收缩,也更有利于单兵作战能力较弱的魏军对秦军精锐进行阻击。

    简单来说,晋鄙的打法就是用空间和魏军士卒的性命,尽可能地拖延住秦军攻破后营的时间。

    不得不说,作为魏国最后的大将,晋鄙还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表现出了一名大将该有的风范。可惜,他的对手是秦军,令六国侧目的秦军。

    三柱狼烟,彻底地点燃了魏秦两军最后的生命之火,而就在魏秦在东南部的主战场的狼烟下打生打死之时,被围困在最中心的赵军也随着狼烟的号令而动。

    没错,因为探马无法触及太远,赵括无法得知秦军的行程情况,担心秦军随时可能折返的赵括选择了一个最为妥当的时间——秦军对魏军发起总攻的时候。

    而已如今有限的通讯手段,秦军想要一令而动,无碍

    乎号角、旗帜和狼烟几种办法,而结合午时的狼烟,赵括判断秦军极有可能继续以狼烟为号,发起对魏军的进攻。

    于是,「狼烟起,大军出!」的命令被传达到了每个赵军士兵的耳中。

    当然,给赵军士卒的命令不是撤退,而是向北进攻,回长平关修整!

    「打回长平关」这样的口号也随即被传了出来。只是在明眼人眼里,自然明白:大军这是要撤退了。当然,有这样心眼的人,自然也不会轻易将这些话语给说出来。

    只是,赵括这样大张旗鼓地反攻秦军,显然将要遭遇秦军极力的阻击,损失之大,不战可知。

    但赵括别无选择。

    事急矣!只有牺牲掉一部分,才能保住另一部分,此事古难全。

    近六-->>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