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很快,苍茫的大地上,一条条黑色的墨线,缓缓延伸向了远方——那战火依旧纷飞的远方。

    走在最前面的,自然是晋鄙将军和魏军之中最为精锐的部队——魏武卒。

    魏武卒,乃是名将吴起所训练的精锐重装步兵,也是战国四大强兵之一。

    有问形容之曰: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

    意思是:身上必须头戴盔甲,身着保护上身、髀部、胫部的铠甲,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背着强弩和50支弩矢,携带三天军粮,在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有资格成为武卒。

    曾经辉煌的大魏,便是靠着五万武卒在河西之地平推了秦国五十万大军,更是在短短无年里创造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战平八场」的惊人战绩,也是凭借着这只精锐的武装力量,魏国也曾经一度,傲视群雄。

    只是好景不长,随着魏王战略上的失策,放过已经濒临灭亡的秦国不管,任由商鞅行变法诸事,自己却跑去中原跟曾经的弟兄们打生打死。

    这也就算了,用人还尽唯亲任之,于是随着桂陵之战、马陵之失,魏武卒损失泰半,魏国的大国地位也随之一落千丈。

    而在早一些时候的伊阙之战中,煊赫一时的魏武卒被白起所率领的秦军锐士打得几乎全军尽没。

    如今的魏武卒只剩下了三千人,还是魏国十余年来的不断积累得

    来的。可以说,这三千武卒,是魏国最后的门面,最后的希望,也是最强的矛戟!

    人言: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今日他们要改写这段屈辱,重现魏武卒的荣光!

    信陵君跟随在队伍的中段,从大军开拔起,信陵君便没有在更多地干涉,甚至是以学生的姿态在廉颇身边学习着。尤其是当得知廉颇早有探马熟悉路途之后,信陵君知道,相较于这样真正在沙场上厮杀过无数回的老将而言,仅仅看过几本兵书的他,根本不够看。

    战场之上,实在有太多的细节,太多要关注和提前布置的地方,根本不是一句「临机决断」所能概括的。

    而正是这些细节,才真正地铸就了那些大将的声明。廉颇如此,名气更在廉颇之上的白起更是如此。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