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新上任的主将,控制不住军队才是正常。

    但历史有些时候就是那么不讲道理,即便在大输溃败的真实历史之中,赵括也从始至终将四十万赵军的指挥权牢牢控在手中。直到自己中流矢而亡,四十万大军这才降了秦军。

    不得不说,这简直有点儿像是个荒诞的奇迹。

    当然,历史从来就是个任人打扮的小菇凉。更有学者称,长平之战,秦军损兵也达到数十万之巨。若此为真,赵括真的败了吗?若此为真,赵括还真的是“纸上谈兵”吗?

    但历史究竟如何,如今的赵括却是对于赵军的掌控力,便是较于廉颇也有过之无不及。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如今的魏国君臣们迫切的想知道的是:赵军到底何时粮尽?

    “然则赵军何时粮尽呢?”心情急迫的魏王终究发问道。

    而魏王此问一出,虽然没有明言采纳信陵君之提议,也算是默认了此事。

    龙阳君闻言却是有些失落,兜兜转转一大圈,最终还是落回到了信陵君的手中,美目流转之间,不知又在思量着些什么。

    或许这就是绝对的实力与智力的碾压吧,再妖娆的身段、再魅惑的面容,终究抵不过一颗充满智慧的大心脏。

    在场诸大臣却恍若未觉信陵君与龙阳君之间的争斗,他们也迫切的想知道赵军何时才能粮尽。

    信陵君闻言,自然高兴不已,当即抱拳而答道:“此事自然要问住在本君府邸的廉颇廉老将军了。”

    “如此关键信息,廉颇将军怎会轻易告知,须知他定不会愿意自家兵卒受损过重的。”一名大臣皱着眉反问道。

    对于这样善意的质疑,信陵君却是丝毫不在意,当即为人解惑道:“此事易也,且拖延告知其我军之出兵时间。大战在即,其必然心焦,若再故意夸大出兵所需时间,其必然不肯,那便需要向我等证明为何不能晚些出兵,粮草不济当是其最好的原因。吾再稍稍引导一番,以廉颇之莽撞心思,心焦之下必口不择言也。”

    “嗯!”魏王满意地点点头,赞道:“信陵君果然思虑周详!”

    “我王谬赞了,只是为国尽忠尔。”信陵君立即谦虚道。

    一时间,“思虑周全”、“老成谋国”等词语一股脑儿地被套在了信陵君的头上,夸赞的声音-->>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