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了摆手,“你说出了选了王越的害处,我说出了选了王越的好处。这许多事本就是好坏参半,十全十美之事向来难求。既然如此,咱们就以父皇的圣旨为准,我与周大人总归都是人臣,一切权柄还是要操之于上。”

    这种话是不好反驳的,除非是你的十族都和你有仇,你想灭了他们。

    吴宽心中暗叹,

    皇太子实在是个人精,他几句话把自己的地位拉下来与周经一致,既抬高了周大人,也抬高了陛下。

    现在好了,他们都是臣,且作为臣子都说出自己的道理,然后交归圣上决断,这恰恰就是君臣之礼。

    这事儿就成了君前论理,都有为国为民的道理。皇帝择一而用罢了,可不是闭塞言路,昏庸无道。

    当然了,这样干太子是有压力的。

    仅从这一点来说,吴宽是佩服的。

    仔细回响起来,太子虽看似无意与他们一问一答,但其实每句话的背后都有想要达到的目的。

    现在太子讲出权柄操之于上这一点,周经也没什么话好说了,“既如此,请陛下圣断!”

    弘治皇帝召了萧敬过来,“传旨内阁,就照太子的话明发上谕。务必使内外官员明白,朝廷的用人之法不得受派系之别牵制,最大的目的是要为国家选出最合适的人选。”

    “是。”

    这样的话,没什么事情,周经和吴宽也就离去了。

    等人一走,弘治皇帝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叉着腰忍不住发笑,“朕还真未曾想到,此事竟然这样就能办成了?”

    办成了?大概,但不保底。

    朱厚照心里想着:您老人家真该感谢我这个儿子考虑周到。

    这样就办成那大明的文臣就没那么难对付了。

    他从袖口里拿出一张纸条,“爹,儿子正在查这个人。陕西道御史胡贵闵。”

    皇帝略有印象,“就是专门上疏反对王越的那个胡贵闵?”

    “不错。”朱厚照把那张纸给他摊开来,“李广的账本上有他的名字,但他却在李广死后言辞激烈的上疏,更是旗帜鲜明的反对王越任三边总制官。这是个小人,也是个典型,儿子已经派人去暗中查他了。爹如果允许,儿子想请锦衣卫会同办案-->>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