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王鏊才来杭州见他。

    不过王鏊脾气执拗,从来都不是攀附权贵的人,

    他来此处不是卖这个国丈的面子,他是为了海贸盈余一事而来。

    弘治十八年底,皇帝力排众议坚决开海,一整年的时间,浙江、福建沿海的百姓大半和海贸扯上了关系,即便不出海,也有可能将手里的商品卖与出海的商人。

    其中梅记实力最强,今年6月、9月分别派遣了三十艘四百料大船集中出海,可以说是声势浩大,蔚为壮观。

    而为了装满这些船,梅记的‘下游供货商’几乎遍及整个浙江,宁波市舶司最大的一处商铺就是梅记经营的。

    相比较而言,福建和泉州市舶司也有一些大的商贾,但规模显然小于宁波。

    王鏊给皇帝放到东南这地方来,就是要稳住开海的局势,所以于宁波举足轻重的梅记他如何能不来呢?

    不要说梅记的银子和他没关系,梅记毕竟在他管的地界上做生意,述职之时,提到要起解多少银两入京,也是核心问题之一。

    此外,

    市舶司设立之后,朝廷陆续完善了税赋、查验、审批等机制。

    所以今年朝廷在东南的银子,主要是三块。

    第一,便是浙、闽两省原本的田赋。

    这方面浙江多些,夏税秋粮加起来要将近二百八十万石,福建少些,大约在九十万石。

    这一点他这个福建总督都是有数的,今年浙江和福建无遍及全省的大灾,而且两省官员,除了他还有王琼、毛纪、丰熙、章黎、王守仁……

    在这么多人合力下,浙江的田赋也算是有所增加,去年为二百五十万石,今年足足增加三十万。

    这很不容易。

    大概也有浙江的贪官、宗族杀得更多的因素。

    福建则动静不大,其往年也能上交85万石。

    不过福建从来都是兵家不争之地,大明岁入两千八百万石,天天折腾这田赋不到一百万的地方也不容易有显著的成效。

    第二,就是各地市舶司的所收的关税。

    按照浙闽总督衙门给皇帝所上的奏疏,开海初期为了鼓励商人出海,三地市舶司的抽税比例都低-->>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