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人!鞑靼人年年进犯,朝堂诸公年年以守为主!这口气咽不下!我也参军!」

    ……

    有人扇动,京师里当天下午便闹腾了起来。

    旁人的府邸还是朝廷大官的府邸,但刘大夏家可不是。百姓悠悠之口已经让他的忠臣之名成了笑话。

    也是这个时间段,全国各地来参加弘治十八年乙丑恩科的举子也都在京师。

    朝堂上的这股风刮到民间,刘大夏这个人到底如何也引起了许多争论。

    有人说他为官清廉,为民办事。

    也有人说他沽名钓誉,在这个时候弃朝廷不顾,便是有再多的理由,可这个大局总不能不顾。

    这些各地的举子中,有一江西分宜县来的,他不像此次举子里的谢丕那样具有显赫的背景,也不像崔铣那样风流个傥、极善言谈。

    他就是个小透明,但是也用自己眼睛看着京里正在发生的事。

    谢丕等几位学子在畅议时政,他就在边上的角落听着,别人把酒言欢,他便自己弄点茶喝。和他同属江西的举子盛仪,过来问他说:「惟中,这次京里的事你怎么看?」

    是了,此人姓严、名嵩,字惟中。今年二十五岁。….

    「我不看。那些事都不关我们的事。我们去说那么多干嘛?惹麻烦?」年轻人抬了抬眼皮,很是不以为意。

    「跟我还保留?」

    严嵩顿了顿,随后凑着脑袋过来,低声说:「你不能光听这些人怎么说,也得听听外边儿。」

    「外边儿?谁?」

    「百姓。忠臣二字列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好词,可唯独放在他刘东山的身上会惹人发笑。如此一来还有什么可争的?千百年后,后人都会笑他。看了今天的《明报》了吗?圣上称他为霸臣,霸道的大臣!」

    盛仪自然知道这些,「这招确实狠。」

    「狠透了。」

    ……

    ……

    奉天殿,皇帝正在早朝。

    朱厚照手里拿着几封奏疏,一边摇晃一边说:「从昨晚到今日,又有几名大臣向朕告辞。都察院御史齐睿杰、靳自鲁,大理寺盛文潮,光禄寺查良宝。」

    报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