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多愁善感,他望着红色的紫禁城,像是在说给王鏊听,也像是在说给自己听,「矫枉不可不过正,事急不可不从权,一家哭总好过一路哭,百官哭总好过百姓哭!无论如何,本宫这颗决心不改,不管用什么方法。其目的,就是要让天下人明白,我朱家的天下没有贪官墨吏的容身之所!」

    这话讲得他自己都有些热血,以往他只是历史的旁观者,现在却是历史的亲历者。

    男儿之志,壮怀激烈,缔造盛世,四方来服!

    王鏊看着太子的背影入了迷,恍忽间他仿佛看到了那些有名的历史帝王的身影,心怀大志的人都有大历史观,所谓大历史观,就是他王鏊也要考虑自己在史书上的地位,有此雄主,他的人生又何愁不精彩?

    「那殿下,是否需要臣反驳山东布政使的言论?」

    「倒也不必刻意反驳……」朱厚照拒绝了,现在舆论的引导刚刚开始,书院里的讲学影响也非常有限,这个时候直接顶上去,不够明智,「你只需散播一种论调。譬如说,身份政治的危害。」

    「身份政治?」

    「其实……也是一种不实事求是的做法。便是论定一个官员对朝廷、百姓是有利还是有弊,应以他的政绩作为标准,而不应以他的身份去判定,自太祖皇帝至今,难道就没有好的太监?难道就没有女干佞的文臣?」….

    王鏊大约懂了。

    「杨慎。」朱厚照把正在练字的小家伙叫了过来,「往后王先生在书院的讲学,你都要去。一课也不准落下。知道吗?」

    「是,杨慎领殿下恩旨。」

    杨慎前几日就在街头看到穿着统一蓝色衣服的人了,沿途百姓多对其指指点点,据说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但估摸着是上辈子做了好事,这辈子有福报,有了太子殿下,这些人都穿戴干净,脸色的菜色也越发减少。

    张天瑞找了个姓胡的大夫,叫胡觅,医术蛮好,也有慈悲济世之心,就是这个老头儿脾气比他还犟,非要说一个小女孩儿有医术的天分,一定要收进来。

    这就难搞了。

    张天瑞给他缠得要掉头发,「胡大夫,放眼天下没有一个书院是招收女学生的。为了办这个书院,我们本就担着干系,你现在要把一个姑娘招进来,到时非议能少?这个决定我万不敢下!」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