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公可令朝廷举办科举考试,以此来招募天下才子。”

    “先在各州治所举办乡试,录取成绩优异者为举人。”

    “成为举人后,方可进行来参加会试。”

    “再择取成绩优异的举人,为贡士。”

    “随后在皇宫之中举办殿试,被录取的贡士,再由主公或者陛下进行亲自监考。”

    “最终获得头名者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但凡来参加考试的学子,必须要对他们的人品、性格有要求。”

    “除此之外,考试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更是要考核他们对治国理政的见解。”

    “如此一来,通过科举开始选拔出来的官员,既是品性优良,又是胸有韬略,能够好好治理国家的栋梁人才!”

    杨凌费了好一番口舌,这才将科举制度如数向曹操等人讲出。

    静。

    整个大堂内,静的仿佛掉一根针都能听到!

    所有人都用震惊的目光,看向杨凌。

    怪不得曹操对他如此青睐,竟然能想出如此制度!

    “先生真乃神人来!若真可行,天下英才入吾彀中矣!”

    曹操更是一脸狂喜。

    有了科举制度,以后还用得着怕士族把持朝政?

    然而就在这时,荀彧却忽然摇头道,

    “此制度固然是好,但却一个大大的弊端!”

    杨凌愣了一下,

    “敢问文若先生,是何弊端?”

    荀彧苦笑道,

    “先生难道忘了,只有士族子弟方才能读书识字。”

    “如此一来,选拔出来的官员,岂不都是士族子弟?”

    杨凌一拍脑袋,这才反应过来。

    他完全忘了,当世书籍昂贵,能读得起书的都是家境优越的士族子弟。

    况且就算有书,也需要老师去教。

    普通平民连肚子都填不饱,哪里有能力去读书识字?

    曹操也逐渐从狂喜中冷静下来,看到杨凌的表情,-->>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