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合适的地区开辟天地,推广种植番薯,但有意愿的百姓,皆可到农科院去领取种子,并且由地方官府牵头,给这些百姓划归开荒的区域。

    开荒的百姓,减免三年的赋税。

    荆襄流民依然拥有优先权。

    工部和农部这两个举措一出,天下的读书人才知道大明朝廷下了一着何等的神之一手——首先,削减藩王,把省下的钱用来修建官道。

    朝廷几乎可以不出钱。

    其次,纵贯南北的京广路一旦修好,大明朝廷对南方的掌控将大幅度提升,从今以后,南方的士族将再也无法给北方的朝廷带来任何威胁。

    再次,工部修建官道,消化荆襄流民。

    农部推广番薯种植,再次消化荆襄流民的同时,又能扩大大明的农田面积,提高大明的作物产量,保证百姓的菜篮子。

    一举数得。

    而随着这些举措落实到位,困扰朝廷多年的荆襄流民问题,将一去不返。

    但所有的操作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有钱!

    时至今日,天下人才知道朝廷为何宁愿违背太祖祖制也要开海的用心。

    京畿,文华殿。

    朱见济愁容满面,荆襄流民问题的解决了,交通司也在着手京广路的修建,农部的番薯种植也如火如荼的运作中,但他现在面对一个问题。

    全国各地藩王、郡王裁减的护卫,哪怕经过锦衣卫挑选之后,送到京畿的也足足有两万人之多,幼军根本消化不了!

    关键是团营那边抽调了一万人。

    加上这两万,东宫幼军就有五万人了!

    而这五万人,是由东宫来支付军费,朱见济没那么多钱。

    而且,原本东宫军研院只准备三万人的配套火器,现在这么一搞,就需要准备五万人的,没那个生产力来满足。

    可地方送来的藩王护卫,没办法再送回去了。

    总不能白养着两万人吧。

    两万人,吃也要把东宫吃穷!

    朱见济这两天是愁得茶饭不思,恨不得马上就去接收安南,这样就有钱安置这多出来的两万人了,关键时代,戴义忽然在旁边道:“殿下,要不将原本打算支援给韩-->>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