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指甲盖里都塞了黑泥,李渔这才满意,起身收起铜刀、砖粉,乱步走向村子。

    《枕中记》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开元七年,唐玄宗在位时期。

    唐玄宗也就是戏文里常说的唐明皇,开元七年,即是公元719年。

    正值著名的“开元盛世”,乃是唐朝的鼎盛时期,“救时之相”姚崇与“金筷表直”的宋璟同治于世,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乐、路不拾遗。

    当然,此时也不是太平年景。

    开元五年七月,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大破吐蕃。

    同月,置天兵军于太原,集兵八万,以防铁勒作乱。

    开元六年二月,诏移蔚州横野军于太行山北,屯兵三万,以防突厥。

    国事如此,民生也难得真正的“忻乐太平”。

    李渔走近村子。

    他那一副落魄潦倒的模样,很快就引起了乡民们的注意。

    有几人拥着一位长者迎上来,打问情况。

    李渔说他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穷酸秀才,自京城返家时遭了贼灾。钱物全被抢去不说,人还被羞辱,削冠剃发、如遭髡刑。

    他无颜回乡,便在荒天野地里流荡。今日饥肠辘辘,实在难捱,才来村中乞食。

    长者正是此地村长,听李渔叙说遭遇,也觉可怜。看他虽然狼狈,但皮细肉嫩不似江湖草莽。

    又问些话,回答也是有章有据,是个有才学的。

    村长放下心来,带李渔回村,先沐浴一番。

    而后李渔换上新衣、裹上幞头,才出得房门,就得了村长满口称赞——“如玉公子”、“卓卓郎君”。

    酒馔都已备好,村长引着李渔入席。

    有汉末数次“吃席”经历,李渔在餐桌上的表现不差。只是他要强做出饥饿难忍的姿态,费了不少心思。

    酒足饭饱,李渔作势要走。

    村长出言挽留,李渔顺水推舟就不走了。

    在方才的宴席上,李渔已经知道,村子的名字叫南柏社,是因村口的八百年柏树而得名。村民多是梁姓。

    李渔问可有他姓。村长道,有两家姓卢。

    李-->>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