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读研究生的那种人。

    说的更简单点,项东方此时是一名研究生在读,妥妥的研究生,不是本科生。

    考研这个事情,在后世很普遍,可在一九八三年,这还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

    不是研究生不被认可,相反,研究生的含金量,此时是妥妥的高。

    主要原因,是这时期的研究生太难了。

    尤其对普通人来讲,一来不容易考上,二来则是认为性价比不高,对研究生的认识不足。

    因为研究生就算考上了,还得上至少再上三年。

    这个时间对于此时大多数的普通人家庭来讲,是负担很重的一件事。

    尤其是对这时期普遍结婚很早的女生来讲,更是一件不太能被接受的事情。

    而且就算研究生毕业了,看起来含金量比本科高,但实际上也高不到哪儿去。

    尤其是去工厂或者事业单位的话,研究生去的时候比其他同期本科生晚了至少三年,等于少了三年工龄,这可都是实打实的损失。

    然后,研究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跟本科生的差别也并不大,不至于大到离谱。

    倒是一些重点高校之类的地方,对研究生的需求比较高。

    可问题在于,此时高校老师的工资其实不高,要不然也不会出现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一说。

    当然了,总起来说,研究生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非常受人尊敬,中长期来看更吃香。

    可问题是,三年研究生需要的花费很高,普通家庭本就很难承担。

    对于此时的普通人家来说,上学时间是越短越好。

    因此,此时能考验的学生,很少有家庭情况差的。

    可八十年代初,有几个家庭条件好的人家,而且还全力支持子女考验,并且能考上的?

    凤毛麟角啊!

    当然,其他问题都是小问题。

    说白了,此时考研的学生之所以少,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此时的研究生考试特别难考,比高考都难。

    这时期能考上研究生的,都是真正的学习尖子,也都是真正天赋异禀的天才。

    不是天才学生的,此-->>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