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有七十二绝学,但真被曹柘瞧的上眼的,未必有那么些。

与无明交流的时候,以曹柘的智慧,早就从无明那里套出了许多龙爪手、韦陀掌这些少林绝学的部分精要。

这些少林绝学,总得来说就是突出‘加持’性。

譬如少林的金刚降魔功,主要运行经脉,都集中在上肢,内力总是在上身经脉里多转几圈,长年累月下来,上身手臂的经脉,要比寻常更为粗壮、坚韧。

这个时候再修行如龙爪手、韦陀掌这类手上功夫,且威力集中爆发输出类的少林绝学,威力便大于一加一,达到摧枯拉朽的效果。

所以上乘武学的妙处,大约多在于内功与外功之间的配合,以及对内力的输出甚至是叠加、爆发的性能。

如降龙十八掌那类由外至内,不挑内功,却重品行的绝顶掌法,其中又有什么究竟,曹柘目前倒是不知。

到了罗汉堂,曹柘便是老鼠掉进了大米缸。

疯狂的吸收着养份,同时也不断的完善着降魔八法。

至于遥遥无期的太极拳……在看完罗汉堂的全部武功秘籍后,曹柘更觉得没影子了。

烂大街的那些个口诀都懂,不懂也能百度。

问题是,以慢打快,动静相宜,阴阳相合这些道理……该特么怎么通过内力运行经脉的方式表达出来?

总不能是纵容内力,在体内画一个阴阳双鱼图吧!

罗汉堂里又呆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曹柘等来了下放山下武院的调遣。

跟着几个歪瓜裂枣的秃头和尚下了山,安顿好后也无人管曹柘。

山上管的严,那不是针对曹柘,而是制度如此。

下了山,没了那么多规矩,谁又在意曹柘这么一个小小的俗家弟子?

反正也不是光头,吃花酒不给钱,也诬赖不到少林寺头上。

曹柘心中早有规划,悄然离开武院,不过是小半个时辰的功夫,便换了一身装束。

从没剃度的小和尚,便变成了一名额尖颈细、环眼大耳的小道士。

再之后,曹柘又逆转缩骨功,将不足一米六的身形,撑到了一米七五左右,脸上也做了些粗糙蜡黄处理,眨眼便瞧着老了至少二十岁。

“这就成了!”

“虽然晚了二十年,但是贫道这回要弯道超车了!”

“管你什么大岳武帝、全真剑仙,贫道这回得传武天下,让整片武林,都学贫道的武功,就不信这么搞,日后结算-->>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