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没有什么关系。”

“那些官员、士大夫、大地主、巨商富贾,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两宋时期,农民造反,是最多的。”

“为什么要造反?肯定是实在活不下去了。(吗诺的)”

“在宋太宗时期,就有百姓造反,而那时,北宋不过才建立四十多年军。”

“可想而知,宋朝对百姓压榨剥削,严重到什么程度。”

“后人一提起北宋,就用冠绝历朝的税收来举例。”

“税收多,更有可能是官府搜刮百姓太厉害了。只以这个数据,不是太偏颇了?”

“南宋时朱熹不得不承认,古来盘剥之法,本朝皆有。”

“宋朝不和辽国开战,说是省下大量军费。”

“可是,宋朝的禁军不住的扩大。宋朝为了防止百姓造反,将大量破产农民和地痞无赖纳入军队来。

“财政三分之二用来支撑军队开销。”

“而朝廷重文轻武,敌视武将士兵,军队战斗力极其低下。”

“虽然没有和辽国交战,但百姓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多好过。.

二百五十章是不是城下之盟?

二百五十章是不是城下之盟?

“现在再来谈论另一个问题,澧渊之盟,到底是不是城下之盟?”

周易说道。

“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代,两种争议都有。”

“城下之盟,最早出自左传。”

“判断是不是城下之盟,有两个条件。”

“一是战败,不得不签订合约。”

“二,合约中带有屈辱性质的条款。”

“那么,我们就用这两个标准,研究一下澧渊之盟。”

“合约也不是被迫签订的。”

“这场战争,北宋胜利了,抵挡住了大辽国的进攻。”

“然后北宋缴纳岁币三十万,这么看第一条,不是城下之盟。”

“第二条,合约中也没有屈辱性的内容,两国是兄弟之称,宋真宗称萧太后为婶母,看样子两国也是平等地位的。”

“可是,事情真的如此吗?”

“我们判断一个事情,不能只教条的照搬他原来所规定的条条框框。”

“而更要客观的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这三十万岁币到底是什么钱?”-->>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