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沿大队今年起参做货的五百多丈,第一天也就起回来两百多丈,所以接下来还要再去几天。

    依旧是那四十个小伙子上山起棒槌,另外再选十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在货屋子干活,主要是抬蒸笼,烧火、看火候等。

    村里干活比较好的大姑娘小媳妇,都被挑选了去货屋子干活。

    一棵棵人参被刷洗的白白净净,就跟一个个小娃娃似的,特别稀罕人。

    刷洗好的人参整整齐齐的摆在大笼屉里面,可以摆好几层,然后几个力气大的小伙子将笼屉抬到那口十二印的大锅上。

    笼屉盖好,找来一块几张牛皮拼起来的大皮子盖住,下面捆扎结实,以免漏气。

    锅底烧旺火,开锅后两个钟头才停火,再焖一个钟头,解开绳子,揭去牛皮,打开笼屉盖子。

    一股子蒸制人参特有的香气,就顺着热气飘了出来。

    刚蒸好的人参呈微微的黄色,等着晒干,会变成一种透着黄的红色,所以被称为红参。

    笼屉敞开,带热气散了,几个小伙子再一层一层抬到旁边去。

    等人参彻底凉透,有一群小媳妇轻轻捡起,摆在叉子上。

    这个叉子,可不是吃饭的叉子,而是一种类似筛子的工具。

    长一米四五,宽不到一米的木框,底面整齐的绑着一层蒿子秆儿。

    通风又透气,又不会像铁丝网那样容易生锈,用来晾晒人参,最好。

    蒸熟的人参软软糯糯,干活的人必须小心翼翼轻拿轻放,不然手重了很容易折断。

    将人参顺头顺尾的摆在叉子上,摆满一叉子,那头有人就直接端走。

    院子里搭了好多架子,将摆满人参的叉子平着放在架子上,利用阳光晒干人参即可。

    当然,要是遇上阴雨天,就送进烘干室。

    烘干室里面有一铺大炕,外头正好连着蒸人参的大锅。

    除了炕,地中间还有俩炉子,炉子烧了火,加上炕的热度,也能把人参烘干。

    只是烘干的人参,颜色发暗,不如太阳晒干的颜色亮堂,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多数还是在外面晾晒。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