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彦觉得,自己最好小心点儿说话,避免得罪人。

    “哎,你这话就太谦虚了,咱县里这些参业技术员里头,你是头一个。

    就连我们场那几个技术员,都对你佩服的不得了,有本事咱就是有本事,我就佩服有本事的人。”

    林启越闻言便笑了起来,以他的经验阅历,自然一眼就看出来,许世彦这是心中有顾忌。

    “今儿是在老历这里,大过年的,咱也别书记、技术员。

    我比你大不了几岁,我喊你老弟,你叫我林哥。

    不说别的,冲着立民的关系,咱也用不着见外。”

    林启越故意这么说,实际上韩家很林启越没啥关系。

    当然,韩家在参场人缘不错,林启越跟韩立民处的也还行。

    林启越有意结交,旁边再有韩立民、历秉卓帮腔,许世彦也不好太拿把,好像自己有点儿能耐就多了不起似的。

    于是大家伙儿坐下来,喝着茶水嗑着瓜子,随便闲聊。

    说着说着熟络了,林启越少不得就谈起关于参地综合利用的一些事情来,主要是征询许世彦的意见。

    要说别的,许世彦懂得少,要说是跟人参有关,还真是没几个能跟他比的,毕竟他还有前世的记忆和经验呢。

    这个参场,别管是国营还是地方,主要都是种参,所以别看一参场都是工人,干的也是老农民的活。

    但是参场只种人参不种地,工人领工资,不挣工分,福利待遇也好。

    八六年开始,县属几个参场都开始实行家庭农场生产责任制。

    总场把各年生人参划成小份,承包到家庭进行田间耕作管理,产品交总场,由总场核算。

    九七年,一参场改制,成立了抚松东方参业股份有限公司。

    当时筹集了资金两千七百万,使一参场的产业达到最辉煌时期。

    应该说,从八六年到两千年,是一参场发展最好的黄金时期。

    那时候,一参场的职工都有钱,日子过得好。

    一参场的姑娘外嫁的少,要是东岗镇这头的姑娘能嫁去一参场,亲戚朋友都跟着高兴。

    有一年,一参场搞场庆,各种农用三轮-->>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