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琳把欧亨利集团的人送到餐厅后,转身回到了厂长办公室。

    帮王卫东倒上一杯茶后,小声的问道:“厂长,我已经核查过了,欧亨利集团是港城有名集团,他们在代理了许多畅销产品,在欧美那边有一条完整的销售渠道。咱们厂的电视机,现在采用的是分销的模式。采购商来自世界各地,体系混乱不说,售后服务也很难进行。

    现在人家主动找上门,您为什么谈都不谈,就把人家往外面赶?”

    王卫东接过茶杯,轻轻的品了一口道:“产品的销售渠道,是一个工厂的命脉,怎么能拱手让给别人。不过这倒是给我提了一个醒,现在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随着二期,三期工厂的竣工,咱们兰花电视机厂产量能够达到每年20万台,当前的订单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了。

    咱们工厂也该建立属于自己的销售渠道了,你现在去通知牛副厂长,让他召集工厂的中层以上领导,到会议室开个会。”

    王晓琳的行动很迅速,不到半个小时,会议便正式开始。

    会议上,王卫东把自己的设想讲了一遍,牛副厂长和那些中层领导都很支持,一致同意建立一支得力的销售队伍。

    销售队伍,该交给谁负责,大家心中都没有底气。

    当然了,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销售在这个年代还是个新名词。

    现在大部分都是国营工厂,生产和销售都是上面分配的,压根就不用自己工厂想办法。

    讨论了许久,在没有结果的情况下,王卫东一锤子定音,在工厂内部公开选拔人才,择优录取。

    上至副厂长,下到普通车间工人,甚至是公社的临时工,都可以报名。

    销售部和原来的销售科为同一级别,设置一个经理职位,专门负责对外开拓市场。

    销售人员每个月10元的底薪,每卖出一百台电视机,将会获得响应的提成。

    电视厂招聘销售人员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全厂,工人们大部分都保持观望的态度。

    卖东西哪有那么容易,而且这东西还是价值一千多块的电视机。

    如果卖不出去的话,每个月只能拿到10块的底薪,远远不如在车间干活。

    刘长义却起了心思。-->>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