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根本没八珍一说,知不道。

    蒙元有‘八珍’,但奶酪、羊奶、马奶占了一大半,就不去说它了。直接跳到明朝吧。

    牛叉的明朝来了。那时的八珍是:龙肝、凤髓、豹胎、鲤尾、鸮炙、猩唇、熊掌,酥酪蝉。

    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呢?

    龙肝有说是白马肝、也有说娃娃鱼肝。前者档次太低还有毒,还是取后者吧。

    凤髓:山鸡脑。

    豹胎,这个没有疑问,豹胎盘。

    鲤尾要让人猜一猜了。普通的鲤鱼尾巴肯定不够牌面,那就有可能是穿山甲的尾巴,因为穿山甲古称‘鳞鲤’。

    鸮炙,烤猫头鹰。我了个大去!

    猩唇,熊掌,酥酪蝉。

    最后一种可能是炸知了猴。并非不可能,知了在种花文明里是有级别的,按明朝这个操行弄不好就是它。

    当然,也可能是奶油泡螺,即延续自蒙元的一种奶制品。反正它和熊掌一起,是明八珍里唯二的正经东西。这东西在明朝宫中文档里确实记载过,不过语焉不详,究竟是什么没人说得清。

    看明白了吧?明八珍都是些名头叫得响亮,没几样正经东西。和晚明‘士风’几若相仿,虚头八脑的。

    也许有人会说以上这些都是宋八珍。反正据我所知,这确实是明朝文人搞出来的。

    ‘龙肝凤髓’这四个字最早出现在苏轼的《江瑶传》中,只是个文学创作手法,没有确指对象。

    而上述八珍完整版最早出现在明朝的《玉芝堂谈荟》中,在这之前还没人这样瞎编乱造。

    当然,这只是网文胡侃,姑妄听之就行。

    到此为止,历朝历代的珍馐美味中从未出现过‘猴脑’,连猴字都未出现过。食脑的也就一个‘凤髓’,和猴相近的也只有个‘猩唇’。

    到了清代,八珍分了好几种。

    最高级的参翅八珍是指:海参、鱼翅、鱼软骨、鱼肚、燕窝、熊掌、鹿筋、蛤士蟆。

    看出来了吧?一水的燕翅席材料,这才是比较正常的版本。此外还有‘山水八珍’等等好几个版本,但‘猴头’皆是指‘猴头菇’。

    想想‘猴脑’这道菜是怎么吃的,你-->>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