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只是一句空话,而是在下真心相求。”

    “在下不希望大治之议开始后,四周还有其他斑驳嘈杂的声音,天下名士齐聚咸阳,此等盛况,世间鲜有,若是因其他嘈杂之音,坏了雅兴盛景,岂不让世人笑话?”

    “诸位意下如何?”

    入席士人互相对视,点头道:“自当如此!”

    秦落衡微微额首。

    淡淡道:

    “既然诸位无意见,便叨扰一些时间了。”

    “现在,二三子可发问了。”

    四周安静。

    只是这股静谧很短暂。

    仅仅不到几十息时间,便有人站了起来。

    柳安道:“敢问秦博士,这次的士人择选为何不加以区分,甚至入席也不加以区分,以至‘寒门不寒,贵门不贵’?”

    “自古以来,贵贱分等,亲疏有别!”

    秦落衡道:

    “‘贵贱分等,亲疏有别’,这个说法,我的确有所听闻。”

    “若是我没记错,这个观点出自荀子!”

    “荀子曰: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

    “荀子提出的明分,分贵贱、亲疏、长幼,主要是对社会名分进行确定,然后按其所处地位、身份、辈分的差异,决定相应的待遇和财物分配。“

    “这是为防止社会混乱的!”

    “诚然。”

    “每名士子的家世、出身、地位、名望等等,都有不小差异,贵者可为帝高阳苗裔,寒者可能只是因缘际会,识得一些文字,继而被当地尊称为了‘士’!”

    “两者尊卑可谓天差地别。”

    “但这次士子盛会可有待遇财物分配?”

    柳安摇了摇头。

    说道:

    “这次士子盛会,大秦未曾开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只是选择为天下士子广开言路,聚天下贤士、游士、地方学者于咸阳,共议‘文明立治’一说。”

    “其中自然不涉及待遇财务分配。”

    秦落衡点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