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第三百零五章 回归本意,家国大义【二合一6000字】(3/10)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就导致炮管的承受力大减。

    一旦火药超量,或者使用次数增多,就会出现炸膛。

    而铁芯铜身的法子,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铜的硬度相结合。

    也就是在铜炮管里嵌入一个铁皮管。

    这个法子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火炮铸造的问题。

    但是……

    “只是火铳和火炮毕竟不同,用浇铸的法子,不管是用铜料还是用精铁来做,哪怕是铁芯铜身的法子,都有一定的缺陷,所以还是只能用穿孔锻打的方式,可这样产量又太低,达不到军队的要求。”

    铸造的铳管强度低、重量大不说,还更容易炸膛。

    而锻打的铳管倒是合格,但东海郡哪有那么多的铁匠?

    产能自然跟不上军队的需求。

    冯一博听他说了这么多,不由沉吟了一下,才道:

    “这次出征肯定赶不上了,所以也不必急于一时。”

    打完倭国之后,恐怕又要休养生息一阵。

    暂时没有什么大战了。

    所以,他虽然对于枪械的发展很重视,但也没到十万火急的份上。

    “金掌印,花掌印,火铳的事虽然不急,但依旧重要无比,所以还是要重视起来,加大对匠造司的扶持力度。”

    冯一博回头看向鸳鸯和袭人,又道:

    “你们回头估算一下,写一份增拨研发经费的申请,交由财务司审批。”

    一听要增加扶持经费,袭人一喜,连连点头应是。

    “这笔钱用主要用来培养更多的工匠,既然锻造的方式可行,那我们就先培养专门锻造枪管的学徒。”

    产能不足,就用人数补上来。

    东海郡现在又不缺钱,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是最简单的问题。

    “培养一个全面手很难,但培养一个单面手,就能大大增加效率。”

    一个合格的工匠,从学徒到成手可能需要好几年。

    这样培养的人虽然全面,却也限制了工匠的数量。

    而只做一种配件,就能很快熟练。

    这其实是流水线生产模式的简化-->>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