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政策上,基本已经转为守势。

    开国勋贵传至第三代,甚至第四代。

    超品的爵位已经越来越少。

    不少勋亲贵戚为了维持体面,已经开始入不敷出。

    为此,他们纷纷想办法开源节流。

    节流终究还是有穷尽的一天,开源就成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而勋贵们此时依旧手握重权,处于权力的上层。

    捞钱的办法,实在太多。

    但大多数人的方式都很简单粗暴。

    有的囤积土地,顺便放贷收息。

    有的出海走私,获得丰厚利润。

    甚至还有的暗通塞外,以盐铁粮食换取利益。

    总之,这些勋贵的选择。

    多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也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像贾家这样老实的,已经少的出奇。

    当然,也可能是贾府的爷们连这个意识都没有。

    只能坐吃山空,等着穷途末路。

    除了贾府,还有北静王也是个例外。

    北静王府当初拒绝了封地,换来皇帝的信任。

    即使到了现在,景顺帝也要厚待。

    以彰显皇家对此举的认可。

    虽然放弃了实封,但食邑万户给的可不虚。

    再加上,宫里有什么稀罕物,也都想着他。

    三五不时就有赏赐降下。

    北静王府仅靠这些,就比别家的境况滋润太多。

    水溶身上的装饰,家中的器皿等等。

    一应吃穿用度,大多都出自宫中贡物。

    比起忠顺亲王这个皇帝的亲弟弟,也丝毫不差。

    这里面有很大程度,是作为勋贵中的标杆。

    用来给天下人看的。

    但不得不说,一应封赏也都是实打实的。

    听到霍之焕的话,北静郡王沉默半晌,才道:

    「再有三、四天就到都中,那时若还是没有别的主意,咱们就直接答应他-->>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