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有等到诸侯割据的时候才能推行,不然那就是一个死字。

    土地的问题暂且放到一边。

    关于官吏的问题,陈元其实也有所准备,重用满宠就是一步棋。

    建立规范的官员选拔和官员监督制度,建立一套有序的人才培养制度。

    襄阳书院就是为这个准备的。

    所以,荀攸说的这三个问题,其实陈元都有所准备。

    “公达所言非常甚是有理,不知公达可有解决之法?”

    光提出问题,不给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耍流氓。

    荀攸既然提出了问题,自然不会没有解决之策。

    “第一个问题,主公和诸位可能已经有所谋划,攸就不多言了。”

    “我就着重说说荆南蛮族问题和官吏问题吧,要解决荆南蛮族问题,非一时之功,最根本的是要解决汉蛮不容之问题,故此需要下大力气在荆南进行汉蛮融合,让蛮族融入到我们汉人当中来,具体的方略就是给予蛮人和汉人同等的权力和地位,不再将他们视作是蛮人,三苗后裔也是我华夏之人,只要将此政策持之以恒,不出十年,荆南必将汉蛮一体,从此太平无忧矣。”

    有一说一,荀攸的这个治蛮之策委实可以。

    也看到了荆南蛮族之乱的根本原因。

    这也很符合陈元的理念,只不过因为刘备入主荆州时间还不长,还没有这么多精力去操心荆南问题,只是先行掌控。

    别看荆州已经收服了沙摩柯,而且沙摩柯还是蛮王,要是没有一个系统的治理之策,蛮人反叛那是迟早的事情。

    说完治蛮之策,荀攸继续道:“官吏问题,我认为应该用重典,要给御史司法的权力,郡县之内也要建立专门的司法机构,直接听从州牧府的命令,太守和县令不再享有司法权力,这样才能有效监督官吏腐化的行径。”

    这里有个问题,如今朝廷的御史台的御史只有风闻奏事的权力,并没有司法权力。

    也就是说御史只能弹劾,对于官吏并没有处置权。

    司法权力在廷尉手中。

    而在地方上太守和县令是一把抓,司法权也在太守和县令身上。

    这就为造成一个问题,一旦太守或者-->>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