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他们有多们深刻的科学意识那就是扯淡了。

    这些人的三观基本上已经确立,想要改正是非常难的。

    陈元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改变他们的三观。

    只要这些人认同不捣乱就足够了。

    那些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时代精英才是自己的目标。

    这些人年龄还小,可塑性极强,只要陈元能够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他们,这些人必然会成为自己最得力的助手。

    陈元可不想单打独斗,那样不仅效果不好,而且会累死人的。

    诸葛连的鞠躬尽瘁可是深深的警醒着他呢。

    真就是死而后已了。

    一个绝世之才,五十多岁就死了,何其可惜啊。

    “对了,子初,你之理论可有名字?”

    陈元道:“当然。”

    “什么名字?”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是为格物之论。”

    “格物?”

    “是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陈元引用了礼记之中的大学一篇之中的所言。

    “格物,格物,好一个格物,子初已有宗师之象啊。”

    什么宗师?

    我这不过是借用宋明理学一部分理论而已。

    宋明理学固然有着非常大的危害性,但是其中有些东西还是很有道理的,借来用用未免不可。

    当然关于格物的解释很多,理学和心学在这一点上就分歧很大。

    心学认为格物要向内。去其心之不正以归于正,理学人物格物要向外,即物而穷其理。

    fo

    不过陈元却以为,两者正可互补。

    向内修心,向外格物。

    即物而穷其理,把万事万物的特性都认识清楚,就能体悟天理,到达致知,这不就是科学之道吗?

    当然,只研究科学是不行的,还要配上心里的修行,不然的话就会出现危害极大的人物。

    这些人心理扭曲,反社会,反人类,人类在他们眼中与其他生物没有什么不同。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