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双目如电,穿透了空间,看向黄鹤楼去。

  抬起头来的时候,眼中已然露出了一丝了然的神色。

  然后兴奋的叫唤了几声,兴致勃勃的朝着另一边,几只雪白的长腿仙鹤跳着跑了过去,不知为何总觉得有些猥琐。

  有了在场的诸多士子帮忙做宣传,黄鹤楼又比邻长江,交通算是便利。

  不过三五天的功夫,江城之中便涌入了一大帮的士子。

  当然,其中大部分是吴国士子。

  等到七日时间一到,黄鹤楼的大门打开之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整个黄鹤楼几乎被改造成了藏书楼。

  一卷卷的竹简,一张张的兽皮,一份份的帛书,都分门别类的摆放在大大的书架上。

  诸子百家,先秦古籍,甚至是周朝礼乐篇章,都有储藏。

  黄鹤楼内人头拥挤,却无法敢大声喧哗,全都以一种朝圣般的心态,仰视着这些书籍,然后纷纷小心而又仔细的借阅。

  即便是有人对同一卷书册感兴趣,也会共同翻阅,或者排队等候。

  这是一次盛大的品书大会,同样也是一个无形中展开的名利场。在这样的场合之下,没有人愿意丢人现眼,成为那个被取笑的人。

  这些书中,固然都藏着古人的见解和智慧,但要说真有什么通天彻地,经天纬地的大秘密、大学问,那就实在是太可笑了。

  将这些书全都看完,倒背如流,最多也只能博古通今,开拓见识。

  人们真正敬畏的是,这万卷藏书之后,所隐藏起来的那股名利,那即将涌现的大风潮。

  果然,众多士子的到来,只是一个开端。

  紧接着诸多吴国一带的世家族老,有名的学识出众之辈,都纷纷前来。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年月,能读书识字的,基本上都是大家族出身。那些有名望的学者,自然也都是各个大家族的长者。

  这些人的到来,将这个品书大会的气氛推上了一个高。

  品书大会也渐渐的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一些学识渊博的老者,开始就这古籍,指出如今许多学术上的‘错漏’,然后大声叫骂‘某某人’误导后世之人,实则是学而不精。

  这固然是一种贬低旁人,抬高自己的手段。

  有了差异,就有了争斗,好几个上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