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和李顺的起义,比原定历史上晚了足足两年。而且根据传来的情报,他们席卷蜀地的速度更快,几乎不到三个月,便已经占据了整片巴蜀之地。这背后···一定是有高人指导,而不再只是一群泥腿子,活不下去后的拼命爆发。”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很多,但是真正成气候的很少。

    究其原因,就是绝大多数的农民起义,最开始都只是源于活不下去了,为了一口吃的拼命。

    核心思想大抵只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缺乏更加核心的中心思想和凝聚理论。

    再通过一系列的打砸抢,基本上解决了口粮问题后,这些农民起义军,就会缺乏更进一步的积极性,以及吸引更多人加入他们,有秩序、有纪律、有章法的造反。

    所以,大多数的农民起义,来的快,消亡的更快。

    通常能够坐大,多源于···天高皇帝远,消息通讯不发达。

    地方官员察觉到有暴民作乱,害怕被问责,往往选择隐瞒,然后不自量力的自行处理。

    如此一层一层,多似添油战术,反而促进了起义军的壮大。

    这方面来讲,和网文套路中,大BOSS总是喂小怪给主角升级练功的流程,似乎有某种变相的一致。可见这种套路,也并不是网文作者乱盖,还是有一定依据的。

    等到朝堂终于发现了起义军的存在,大军出动,攻城拔寨,歼灭的也比较轻松。

    当然了,这里说的只是单纯的起义军。

    类似于方腊起义这种,有宗教信仰在其中引导,虽然核心概念还是一团浆糊,多少也算是有了指导思想,军队的凝聚力也就不是一般泥腿子可比,对正统朝堂的威胁力和杀伤力,也就强了很多。

    “三个月!时间掐算的恰到好处。不仅坏了谢蕴道的事,而且将他拘束于两难的境地,如此也就能放开手脚,肆意而行。好精准的计算能力。”封林晩冷眼旁观,见微知著。

    计策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或者深觉震撼的计策。

    但是这种精准如手术刀般的控制力和执行力,反而更令人生寒。

    要知道,脑洞再大,没有执行能力,也是白搭。

    很多人误以为才华就是满-->>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