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依然有人问道:

    「韦公,朝廷那边?」

    众人再次看向韦见深如今长安的舆论对粮食商人颇为不利。

    主要是报纸这个东西,以前没有报纸的时候,街头虽然有些议论,但是很难形成汹涌的舆论。

    普通百姓的牢骚,也不会影响朝廷的大局。

    可是自从《长安日报》在长安发行以来,上至皇帝宰相,下至贩夫走卒,都会关注报纸。

    而这一次长安粮食危机《长安日报》连续刊登了一周的文章,分析粮食上涨的原因。如今长安百姓都知道,粮食价格上涨不是因为供应不足,也不是因为钱法混乱,纯粹就是因为商人囤积居奇。

    这种不利的舆论,让御史台有声音传出来,请求朝廷干预这些粮食商人,停止他们囤积居奇的行为。

    《长安日报》也有匿名文章,放出风声来有人建议朝廷限制粮食最高的价格,强行命令粮食商人们低价卖粮。

    韦见深却笑了笑不以为意的说道:

    「强行卖?那我们就搀着石子和沙子卖好了,这个大家还不熟悉吗?」众人纷纷笑了起来。

    韦见深又说道:「朝廷真的强行要我们卖,直接就说没粮食好了,之前不是把粮食都藏起来了吗?」

    「越王殿下刚刚执掌朝政,前几日不是还说了贸易自由吗?这时候查抄我们,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哈哈哈哈!」

    众人纷纷笑了起来。

    这是前几日,朝廷在户部下设立了一个新部门,通商寺。

    据说这个通商省是一个管理商人的部门,为了这个新部门,越王还在《长安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商贾论,主要提出了贸易自由的口号。

    粮食商人自然也是商人,韦家在朝廷上有眼线,自然知道朝廷的动态。

    朝廷不可能直接出手的,只要朝廷不掀桌子,那长安的粮食价格就只能继续这么下去。接着又有人问道:

    「韦公,如果朝廷不榷卖粮食了,平价在长安卖粮呢?」韦见深阴阴的笑了起来说道:

    「朝廷卖粮?你知道郭大将军那边多少士兵要赏赐吗?户部有多少钱的缺口吗?」「兵部喊着裁兵,没有钱去裁兵,前线那几十万大军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