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愣了一下,从这一路上接触的村落来看,范阳这地方确实对大唐充满了怨气,而当地百姓竟然是非常支持安禄山的,至今在很多小村子里,都能看到安禄山的牌位。

    这一切都让尉迟信和张广德非常意外,他们深入在唐山附近的村子里考察了一番,这才明白为什么方国寿曾经说过的观点,“安史之乱其实是大唐内部矛盾。”

    尉迟信发现,唐山周围的村子里的百姓,竟然都操着不同地方的口音,甚至两个相邻的村庄,都说着完全不同的方言。

    尉迟信饶有兴致的向百姓询问,最后得到的回答是,这些村庄的百姓,都是从河南道乃至于关中逃难来范阳的,他们以故乡为聚落生活在一起,所以还能说着家乡的方言。

    尉迟信不由的惊讶起来,以大唐的交通情况,从关中到范阳,这可是很长的一段路,他简直无法想象,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来到范阳的。

    尉迟信找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他就是第一批来到这个村子的关中流民,这个老者讲述了一段让尉迟信从没听过的开元盛世。

    就在那个大唐最盛世的时代,关中竟然发生了大饥荒。

    在上皇在花萼交辉楼宴请群臣,长安百姓云集在花萼楼前观赏十几米高的花灯的时候,距离长安不到百里的关中,百姓已经彻底活不下去了。

    大量的土地都被权贵和豪强占据,关中百姓真的没有立锥之地了。

    就连去给那些权贵家里当佃户,都已经内卷到了一定程度,有残疾和老弱的连给人家做佃户的资格都没有。

    就算是做了佃户,也是和奴隶一样的待遇,那些种不动田或者交不上田租的,下场会更加凄惨,关中已经到了卖儿鬻女的地步。

    天子脚下起了流民,可是上皇只是派兵镇压,甚至一点赈灾的意思都没有。

    后来流民越闹越大,上皇这才颁布了一条命令,放宽对流民的户籍限制,允许他们去河东和荆楚地区开荒。

    这个村子里的老者,就是当中从关中徒步走到了唐山的,他一家八口人,等走到唐山后就剩下他自己和儿子两人,其他人都死在了这场迁徙途中。

    说道这里,这名老者依然会流下眼泪,尉迟信和张广德听到这里都闭口不言。

    从关中到唐山,这还是没有任何食物和交通工具的流-->>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