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第一次。

    杜佑疑惑的来到了刘秩的办公室,只看到在堆满了书籍的书桌后,一个中年官员正在写着公文。

    “君卿,且等我写完这个。”

    杜佑老老实实的等刘秩忙完了公务。

    刘秩这才抬起头说道:“君卿,这次喊来过来,实在是有一件棘手事。”

    “裴尚书下文,让给礼部、国子监一起议一议,要用何种礼仪来迎接上皇。”

    杜佑一听,就知道这确实是一件麻烦事情,而且是最麻烦的事情。

    上皇毕竟是曾经主宰天下四十多年的天子,又是皇帝的亲父亲,大唐也提倡孝道,如果让皇帝走正门进长安城,上皇走侧门进长安城,那恐怕有违圣人之言。

    总而言之,这就是礼法上的一个BUG,先贤也没有想到,还有活着的太上皇这种情况。

    可是如果让上皇和皇帝都走正门入长安城,那皇帝心中肯定不高兴。

    如果皇帝不高兴了,自己这些当官的肯定日子不会好过。

    刘秩作为曾经写过《政典》的大儒,当仁不让的要接下这个差事。

    杜佑虽然还只是一个监生,但是他通读古今的典籍,对儒家礼法制度也有很深的研究。

    虽然裴冕的命令是让礼部和国子监一起商议如何操办迎接皇帝和上皇的大典。

    但是刘秩还是先将杜佑喊过来,先定一定国子监的调子。

    杜佑沉吟了一会儿说道:

    “以睿宗和上皇的故事如何?”

    刘秩摇头说道:“睿宗退位后不问国事,国家大典也不参加,无章可循啊。”

    刘秩又补充了一句:“太宗和高祖也是如此的,君卿你也是知道的。”

    杜佑苦着脸说道:“这父未死子继位只有我大唐最多,如今都无章可循,又要遵循哪个朝代呢?”

    这下子刘秩也尴尬了,大唐“父慈子孝”的优良传统,让这些礼官头疼不已。

    睿宗就是上皇的父皇李旦,高祖自然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了。

    如果上皇和这两位退位皇帝一样的“识趣”还好,如果上皇不识趣,那礼部的日子就难了。

    杜佑憋了半天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