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夸上几句,现在倒好,那些诰命开始着重夸他了,特别是理国公府那件事,贾母到现在回想起来还生气,这不是瞧不起人吗?

    综上所述,贾母对贾瑜是不满的、不喜欢的、有意见的,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心胸开阔,能看淡的人不多,她也许欣慰家里出了一个可以恢复祖先荣光的子弟,但再退一步讲,他将来恢复也是恢复宁国府的荣光,封宁国公又不是封荣国公,以后又能照顾荣国府多少?

    百余年下来,宁国府和荣国府虽然没有分宗,但血缘关系实际上已经很淡薄,就贾瑜和西府的关系来看,即便没有出八服,也有了六服,两府之间现如今唯一的牵绊,大概就是祖上乃是一母同胎的亲兄弟了,除此之外,再难有所论。

    王夫人的想法和贾母差不多,但不同的是,她看不起贾瑜的出身、嫉妒他受景文帝的宠信和所拥有的一切、不同于贾母的不喜欢,她是无比痛恨厌恶他的,恨其不能立刻就去死。

    “母亲,瑜儿不是说了吗,这畜牲在族学里完全就是一颗老鼠屎,如果不把他送出来,只会坏了一锅汤。”

    贾政对贾宝玉的抨击从来都是不遗余力且不留情面的,各种低劣的形容词层出不穷,正常人被这么骂早就羞死了,也只有大脸宝能做到处之泰然。

    “那你就不要要求他去读书,我们这样的人家,考个进士又怎么样,瑜哥儿还是探花呢,到头来不还是做了武夫,有什么用?你忘了珠哥儿是怎么走的了?还不是因为没日没夜的读书,熬坏了身体,你莫不是想让宝玉和他哥哥一样?”

    英年早逝的贾珠一直都是贾政的心病,也是软肋,他死后,贾家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了,也就是贾瑜改变了这一窘境,以探花的功名,让贾家在上百勋贵之家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听到“珠哥儿”三个字,王夫人立刻就哭了起来,贾政叹道:“母亲,总要让宝玉进益些才好,将来他侄子再考个解元进士回来,他又该如何自处?”

    “政儿,多的话我也不说了,你也要体谅体谅太太,她这么多年也不容易,珠哥儿早逝,元丫头又在宫里苦捱着,好几年没见到一面,即便是说错了几句话,你也不应该喊打喊杀的,她毕竟给你生了两儿一女,老婆子我没几年活头了,不想在临死前还看到家里闹得鸡犬不宁,一家人反目成仇。”

    贾母只要一寻死觅活,或者拿贾代善出来说嘴,贾-->>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