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下人连忙去了,一个下人怕贾瑜不知道账房在哪,在前面带着路。

    账房门口有四个昏昏欲睡的健壮下人,手里各执着长棍,见贾瑜过来,连忙昂首挺胸的站好。

    “辛苦你们了,都回去吧,下午到芸哥儿那领赏去。”

    下人们千恩万谢的去了,贾瑜走进账房,见六七个账房先生正在算着帐,算盘拨的啪啪响,见贾瑜进来,账房先生们连忙躬身行礼。

    在没有人替代之前,贾瑜还没有把账房先生和马夫请走,后者赶走了马就没人喂了,前者是因为还能用的到。

    贾瑜问道:“府里的现银还有多少?”

    一个账房先生恭恭敬敬的呈上来一个账本,躬身道:“回二爷的话,还剩下八十二万七千三百五十四两。”

    贾瑜摸着下巴,那账房先生连忙道:“二爷,这只是现银。”

    那账房先生又递上来一纸账目,贾瑜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田庄八处,佃农两千六百余人,良田七千八百五十六亩,商铺十四间。

    大梁的勋贵家里都有田庄和佃农,按照尊贵的程度,多的例如四王这种的,每家的良田都超过了一万亩,北静王府名下的良田最多,足有两万亩,这些田庄散落在京畿道以及周边几个道的各处,源源不断的为这些达官显贵提供着进贡。

    大梁以武立国,太祖皇帝给每一位立有大功的追随者都分了田庄地亩,允许他们自由招募佃农耕种,也可以自由买卖,朝廷不会过多干涉。

    荣国府的田庄地亩和宁国府差不多,两府在八公里面算是最多的了。

    贾瑜问道:“现在一亩良田能卖到什么价钱?”

    “回二爷的话,大概在十两到二十两不等,主要还是由田的位置、向阳还是背阳以及距离井口和河流的远近来决定的。”

    折个中的话这不到八千两的良田也只能卖十一二万两。

    “之前这些田庄一年的总进项是多少?”

    “丰年的话都在五千两之上,最多一年有近七千两之多,如果要是遇到灾害,比如水灾、旱灾和虫灾之类的,只会有两三千两,甚至会更少,二爷您看。”

    那账房先生呈上来一纸账目,贾瑜接过来看了一遍,发现这十多年以来田庄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