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常态月产量1000台。很快又开始紧急加班,月产量瞬间提高到2000台。期间王征为了让各个零件分厂的产量也同步加倍增长,创造了一天之内跑3城7厂,督促厂家生产的记录。终于在10月5日,将第一批3000台D-1交付完毕,然后他亲自押车送往东北,下发给东北边防军部队。

“三千台D-1,边防军有25万人,平均是80多人一台对讲机……”躺在三千台D-1上面,王征津津有味地又一次开始算人均和编制,“一线作战的步兵部队应该做到步话机下排,辅助战斗部队做到步话机下连,后勤运输保障部队的步话机编制数量可以稍微少一点……”

第六十八章,鸭绿江,我们来了

“美利坚的武装力量虽然获联合国授权越过三八线,但要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美国和苏联或者中国发生大规模战争的行动。一旦接触苏联和中国军队,立刻脱离接触。在接近中国边境的地方,只能动用韩国军队。联军不得进入中国和苏联任何领土。”

看完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电报,麦克阿瑟顺手就将它扔进了废纸篓。“中国军队?如果碰上中国军队,就把他们碾碎。”

见参议院压不住麦克阿瑟,杜鲁门坐不住了。10月15日,杜鲁门从美国飞到威克岛,亲自见了麦克阿瑟一面。

说起来这还是杜鲁门第一次见到麦克阿瑟真人,但他俩在1932年差一点就碰面了。那时候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开着坦克在街上杀退伍老兵,还是个小法官的杜鲁门在街上抱头鼠窜,只顾躲子弹的他只差半条街就能遇到指挥部队镇压老兵的四星上将、美国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了。

两人会见依旧没啥成果,杜鲁门不但没说服麦克阿瑟,自己反而被麦克阿瑟说服了。

“中国如果真出兵,他应该在我们仁川登陆之前。现在,中国出兵的时机已经过去了。他们通过印度的传话完全是一种虚声恫吓。”

“中国不出兵,那么苏联更不会投入部队到朝鲜。”

杜鲁门从此不再对麦克阿瑟的行动步步阻拦,直到两个月后。

现在的麦克阿瑟,早已将自己的奋斗目标从“保卫韩国”改成了“征服朝鲜”。

在朝鲜的东海岸港口元山,犯了强迫症的麦克阿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