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香港,不出简体字版的书还能出啥呢,香港印刷业连铅字都只能从大陆进口的啊。

内容……一言难尽。

老查研究过历史,而且爱找正史忽略的小细节或者天地会这样的野史,所以这本小说的大背景还是那个故事。但是细节就偏得老远了。

“我擦,郭靖家有个失传独门兵器,只要能找到上古神器,见谁灭谁?你这是照搬原子弹的梗吧?好好写《武穆遗书》不行么?”

“这个结拜兄弟又是哪一出?不太像杨康啊……”

第三十九章,南朝鲜发生政变的可能性

金庸和梁羽生确实都在写小说,但写出来的小说虽然文风似曾相识,但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些小说。

香港出版的主要报纸,总参情报部唐华的办公室是一直收订的,看着这俩写的连载,唐华觉得……好像也不错,又有“半新书”可看了。

两人既是作家,也是记者和报人,或者说他们首先是报人,然后机缘巧合才写写小说。如果是隐居笔耕的作家可能还好些,但他们是记者,必须频频关注世界大事——当然主要是中国的事,新闻事件变了,整个世界都有点变了,他们肯定受影响。

唐山钢铁新厂工地。

1958年兴建的唐山钢铁新厂,1961年第一个高炉要投入运转。作为一个在兴建时就规划好了四期工程的超级钢铁企业,唐山钢铁新厂今后出产的钢铁可能有很大部分用于建设环渤海经济圈/城市圈,其中包括河北的天津、秦皇岛、唐山;辽宁的葫芦岛、营口、大连;山东的威海、烟台、蓬莱、潍坊。

渤海湾之外的青岛和丹东也算是这个城市圈的编外成员,可能还会包括朝鲜的南浦特别市。

这些城市的建设、城市之间的道路建设,全都要用钢。此外,在国家计委的规划里,唐钢新厂未来可能还有海运满足岭南钢铁需求的任务。

所以,唐山的钢铁产量不管多少都不嫌多。

“今年7月份,唐山新厂一号高炉就要投入运行,现在铁矿石和烧结矿供应链、煤炭和焦化、1400立方米炼铁高炉、国产氧气转炉、三个热轧车间,所有的分支执行得都很好,时间节点把控正常,投入运行的时间可以100%保证准时。”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