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块蛇肉给爱因斯坦尝试,这大黑猫吃得很开心,而且吃完之后活蹦乱跳,朗道这才肯动勺子。

“我最近其实也在思考几个关于量子力学的问题,”唐华说,“第一个是,在130纳米到90纳米尺度的空间结构里,就是这种形状的一个结构……如果导体有电流通过,会发生沟道漏电和栅极漏电,我正尝试计算和找出这种漏电现象的原因,然后进行克服。”

朗道:“这确实与量子力学有关了。但是这太简单,我不想研究它。”

唐华:“那第二个,我在做穿隧效应晶体管的时候计算过量子隧道效应,现在想在那的基础上继续研究。还是这样一个形状的空间结构,但是缩微到7~14纳米尺度。如果导体有电流通过,我感觉电子能穿入或穿越位势垒,即便位势垒的高度大于粒子的总能量。”

“乔治·伽莫夫的论文设想过类似的情况……”朗道说了半句话,突然明白了什么,“唐,你又在利用我。虽然我不懂计算机,但我能看得出来,这图上画的是一个三极管!”

第二十章,中国航天调整方向

“今天我介绍的是:高可靠性火箭控制技术,这个标题嘛,因为长征-1和长征-2到现在为止,在中美苏三国的运载火箭当中可靠性确实是相对比较高的,所以我就先以‘高可靠性’自居了。”

中苏科学及工程技术学术交流会,唐华先上台把要交流的东西拿出来。

“长征-1号开始我们有了火箭控制系统的概念,但真正的高可靠性火箭控制技术是在长征-2号上,接下主要就以长征-2号运载火箭为例。”

“现在我们箭上、星上、地面测试系统都大量使用数字式计算机,它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三合一,主要的逻辑关系如下。”

“箭上飞行控制系统由制导系统、姿态控制系统、时序控制系统和电源配电系统四部分组成。然后是测试、发控系统。然后是飞行控制系统。”

“刚才的三合一的概念,地面测试系统也是火箭可靠性的一部分,它们是体现在这里。”

“重点要说的是飞行控制系统,我们在长征-2号上实现了全汇编代码化,存储飞行控制系统也全由集成电路完成。”

“冗余设计。在上次的月球探测器的设计方案介绍时-->>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