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获得浓度90%以上的铀235,需要一座设施很完善的大型同位素分离厂。这需要三到四年前就为此做准备。”

“这是中国的优势,”CIA的情报官员说,“1956年,他们从苏联获得了一座气体扩散厂,据说是因为产量太小而被苏联出售到了中国。但是,它虽然产量小,但拥有1350级串联的气体扩散机,足以生产95%浓度的武器级铀。”

“上周我们分析过法国的‘蓝色沙漠鼠’,好像就在这间屋子,”克里斯蒂说,“我也说过类似的结论……只是杜勒斯先生您不在场。法国为了追求快速获得原子弹,他们建设的气体扩散厂出产的是低浓缩铀,瞄准了建造产钚堆、制造钚弹的技术路线。”

杜勒斯:“这枚中国原子弹的其他方面呢?”

“其他的信息,他们用了大约18到20公斤的铀,获得了2.4万吨TNT的当量;‘蓝色沙漠鼠’用了80到100公斤的钚,当量6.5万吨。中国的原子弹对裂变材料的利用率比法国人高得多,也比我们的第一批原子弹高得多。”

“高效率利用裂变材料的原子弹,更适合作为氢弹的核扳机。”能源部的哈罗德·刘易斯补充了一句。

克里斯蒂:“呵呵……理论上是这样的。但是,我不认为中国人在三五年之内能研制出氢弹。他们还要把原子弹小型化,以解决核弹头与弹道导弹的匹配问题。再考虑氢弹的研制难度,中国可能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停留在各种原子弹和增强型原子弹阶段。”

杜勒斯:“我还想知道一个关键的信息,中国这种原子弹可以投出去吗?”

克里斯蒂:……

情报官员:……

两人互相看了两眼,谁都不愿意先说。最后克里斯蒂用比较模糊的话回答了:

“我们现在只能用间接方法推测,中国的内爆式铀弹,爆炸前的物体——也就是包含了铀块的软金属球,它的直径大约是60厘米。再加上金属球外面贴敷的炸药,总直径70到80厘米。这种尺寸规格,是可以做成一枚航弹的形状进行投放的。”

“毕竟我们的第一枚内爆式原子弹,核心直径是85厘米。”情报官员补充了一句。

杜勒斯:“就是说,这种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