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太好了,我就等着在中国继续开始研制计算机的工作。”列别杰夫说,“在苏联,你说更高,更快,更小,我以为这是科幻文学。现在不是了,这只是一个工程目标。”

“额……”唐华拿出一卷图纸,“没错,计算机的未来是更高,更快,更小。不过现在,我们要暂时做一个大家伙。”

打开图纸,第一页是总系统草图,12台像T50的形状的机柜,排成一个大大的X字形,四个操控台分两组,在X形的上下凹区布置着。从操控台和桌椅的大小来看,这个巨型机器的占地面积和MESM相比怕是只大不小。

“这是TC50。T50是通用计算机,TC50是超级计算机。我的设想,是沿用T50的处理器,也与T50采用同样的存储介质。”

“所以……计算机又变大了是吗?”列别杰夫拿着图纸看,哭笑不得地问道。

“通用计算机的体积会继续变小,但这是超级计算机,应该也是世界第一台同类型机器。它的运算能力要达到T50的十五倍,也就是超过25万次/秒。不仅是运算能力的提高,他还具有一些即使15台T50同时使用也达不到的能力:多外设、并行计算、多用户操作系统、高效的专用计算软件。”

第三十二章,今晚登陆!

回到上海,除了敲定、启动TC50和T51计算机的研发,唐华还得做两个大工程。

第一,成立雷达所。第二,成立通信电子所。

雷达所是年初就列了个概略计划,随着P-3对空警戒雷达的晶体管化改装项目完成,初步形成了一个雷达改装改造小组,就以这个小组为内核,扩军、组建雷达技术研究所。

通信电子所是因为现在电子工业局增加了任务,已经内定更名为电子信息工业局。总理和总会计师4月份就策划将电子工业局扩为通信与电子工业局,当然,唐华讨论的时候插一杠子,商讨的结果是通信改为信息,这涵盖的范围更广。

唐华没想到的是,计划启动第一步——招兵买马,就遇到了难关,招不到人。

时间已是1950年的6月,上海交大、同济的机械电气专业学生已经被榨干了,在校园里搜查了一圈,只发现一些大三大-->>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