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不下雨。”

“广播说的那是一天半天的天气预报,这可是半个月后的天气都能知道!”

……

竺可桢的文章发出去,渐渐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有的觉得新鲜,有的保持怀疑,觉得要到时候看看下不下雨才知道。

其实吧,对天气预报怀疑最大的,是得出结果的当天,国家气象局的几位气象学大佬……

“锋面北移是肯定的,3月9日……这很早啊,不,这移动速度挺快啊。”竺可桢说。

叶笃正:“如果按这个预报,淮南地区的春雨会提前10天到来,甚至淮北也有部分地区降下第一场春雨。当然,从气象历史上来说,春雨提前10天这种事大概几年就有一次,但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20%不到,偏小。”

竺可桢:“等等,我再理一下思路。”

他找出笔记本打开,用铅笔快速地在纸上写下一串公式,对着地图冥思苦想起来,一会儿在纸上写下一个数字,一会儿用一个=>箭头,另起一行,接着写一个公式,不断地推导。

过了很久,竺可桢发话:“我搞清楚程序运行的道理了。”

叶笃正:“这个程序用的算法和理论你知道,我也全知道,它运行的时候怎么啦?”

“在这里,”竺可桢指着地图上高邮湖的位置,“3月3日,计算机运算出了一个斜插的气流,它在3~4日影响了兴化,6~7日影响了东台,然后导致了一个全局的变量,让锋面获得新的动力继续移动。”

叶笃正:“是计算机运算出来的,可计算机的运算准确吗?”

“我凭直觉相信这是会发生的。”

“直觉?”叶笃正说,“竺老哥,我脑子里的直觉细胞,现在一点响动都没有啊。”

……

竺可桢和叶笃正你一句我一句,谁也说服不了谁。超级计算机的运算显然他们俩谁都无法用纸和笔还原出来,因此都是凭经验和直觉来判断计算机演算出来的天气预报究竟是不是准确的。

“哎呀不好,这个结果我们是打算上明天的报纸的,再吵下去就没时间了。”在超算大厅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