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高能粒子和紫外线辐射也会对生物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带有动物的第二个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苏联科学家解决了上述难题,离人类实现宇宙飞行的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

日本现在还只能旁观美国和苏联的太空竞赛。对于苏联的人造卫星二号,日本的评价是“苏联第二枚人造卫星的重量令人吃惊,而且还飞得那么高。”

“苏联发射的第二颗卫星证明,苏联在技术方面大大超越了美国。据剑桥的科学家估计,在卫星方面超过两年,在火箭方面超过五年,在天文学方面超过十年。”这是英国小报刊登的比较夸张的报道。

“第二颗卫星的最重要方面与其说是它的速度、重量和高度,倒不如说是一个活的动物装在卫星内这个事实。一个活的物体在完全失重的环境呆了超过半小时的时间,这还是第一次。”这是法新社采访巴黎高师的一个教授时,教授说的话。

“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人造卫星,而且一连发射了两枚,这是继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遭遇的最大失败。”刊登在《华盛顿邮报》上的这句话不知道是哪位耿直哥写的。

至于这枚卫星现在怎么样,最清楚的还是苏联自己。

其实也没那么厉害了,那只叫莱卡的狗狗,上天几个小时后就死了……

死了……

死了……

准备的四天氧气量,大部分没用上。发射基地还在莱克的最后一份狗粮里下了毒,也没用上。

火箭发射后,在超重阶段就检测到莱卡的心跳剧烈加速,进入轨道、从超重变成失重状态,莱卡的心跳速度降下来了,但还是高于正常值。

主要的麻烦在于温度。卫星用了103分钟绕地球一圈,回到苏联上空时,下传的无线电信息显示,生物舱的温度上升到了39度,而正常应该是26度。

卫星再转了一圈,晒了半圈的太阳,重新回到苏联上空的时候,生物舱的温度上升到43度了。很显然,人造卫星二号在设计的时候,对太空中散热和升温速率的计算略有些失误——太空没有空气,卫星的散热全靠辐射,没太阳照射时是会降温,但如果有太阳直射,那卫星的温度会上升得非-->>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